回信时间:2019年4月10日 回访时间:2025年3月20日
清晨,独龙江乡巴坡村村民孟春明背上草果苗,钻进山地补种草果。2024年,草果丰收、价格好,家里增收了3万元。开春,他爬山沟钻密林,扩大草果种植面积。中午,干完农活,马库村护边队员马春唐到界碑附近巡查。夜晚,孔当村党群活动室灯火通明,独龙族“门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肯玉珍带着一群年轻人唱起了《幸福不忘共产党》。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情牵挂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
2014年1月3日,获悉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希望独龙江乡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
2015年1月20日,正在云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地抽出时间,亲切会见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
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回信,衷心祝贺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鼓励乡亲们“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鼓足了独龙族儿女奔向更加美好日子的冲天干劲,以当好“收信人”“答卷人”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感恩奋进,勠力同心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曾几何时,独龙族刀耕火种,衣食不足。如今,独龙江两岸,8万亩草果在打造出一片片绿色生态长廊的同时,一年带来2315万元产值。
龙元村普松农家乐,小院兰花幽香,整洁干净,屋后小菜园,各种时鲜蔬菜绿意盎然。老板娘丁玉萍在火塘边为游客炖煮花椒鸡。“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要卖十几只鸡,一个月能收入四五千元。”丁玉萍说。
乡村振兴进程中,独龙江乡牢记总书记嘱托,一张蓝图绘到底,抓产业、旅游、人居环境和群众素质提升。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完善“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克劳洛、普卡旺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开辟美丽庭院、小果园、小菜园,产旅融合互促,加快全域旅游步伐,走出了一条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齐头并进的新路子。
随着道路、通信、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山乡拥抱大市场,龙元花椒鸡、高黎贡山猪,迪政当村独龙毯、灵芝,巴坡村草果、独龙牛走出深山峡谷,帮助独龙族群众踏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迪政当气候严寒,无法大面积种草果。村“两委”把动员脱贫户外出务工就业作为稳定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十几亩草果地,媳妇一个人干就得了。到建筑工地,成为架子工、钢筋工后,一天收入超过200元。多学一个技能,多一个增收门路。”傍晚,迪政当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学龙敲开一户脱贫户的家门,动员他去村里的建筑工地务工。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发展。今年再次到云南考察,要求‘突出自身特色,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我备受鼓舞,独龙江未来的希望在生态产业和文旅产业。我们一定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把生态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做得更好,让乡亲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陈学龙说。
奋进新征程,独龙江峡谷热潮涌。昔日“贫中之贫,艰中之艰”的独龙江,如今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峡谷、诗意远方。
本报记者 李寿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