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受“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3轮台风影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陆续出现较强降雨天气过程,造成部分地区发生灾害。针对影响,州、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轮流值守、调度指挥,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0月6日,台风“麦德姆”影响波及景洪市,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勐养镇及城区出现暴雨。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水,景洪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乡镇街道指挥长入驻指挥部指挥调度,组织干部下沉联系行政村指导防汛,乡镇街道每半小时上报降雨量及隐患点情况,并组织勐养等重点乡镇街道实施防范转移,巡查河流、水库情况,遇突发情况及时通报处置。
10月7日,由于勐养镇、基诺山乡局部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较高,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景洪市有针对性地加强勐养片区河流、湖库水量监测,要求水务部门及时通报,乡镇(街道)组织防范转移。暴雨来袭后,勐养镇城子村等地的40余户村民家中进水,曼洪村有村民跌落水沟,景洪市消防救援大队立即携带皮划艇等装备出动,协助勐养镇干部疏散各村寨的受灾人群,找到落水人员并进行施救,并将群众转移至安全区域。
“为应对台风影响,我们启动了‘户转户、组转组、村转村’的基层转移避险‘三转’机制。”西双版纳州应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双版纳州深化“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推动机制向气象、水利、交通等多部门横向拓展。为进一步规范村组汛期转移避险“谁启动、谁转移、谁组织、转哪里”等问题,提升村组应对洪涝地质灾害能力,今年以来,西双版纳州聚焦“转得出、住得下、不返回”目标,探索并创新建立了基层村组转移避险“户转户、组转组、村转村”的“三转”工作机制。“户转户”村小组启动,村组内的户与户结对帮扶,需要转移的时候“点对点”快速撤离、就近进行安置;“组转组”由村委会启动,将群众安置至邻近村小组;“村转村”由乡镇政府启动,将群众集体转移至邻村。“三转”机制让基层转移不再“模糊操作”,村组应对灾害的主动性与精准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9月24日8时至10月8日8时的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中,西双版纳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到一线靠前指挥,加强会商研判和工作调度,科学应对雨情、水情、险情,督促指导全州各级各部门有序开展防范应对工作,落实防汛责任。气象、水文、自然资源部门加密预警监测,12小时滚动预报,3县(市)启动6小时滚动预报机制,推行线上线下双重会商模式,实时跟踪雨情,实现预警叫应全闭环管理,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应急响应迅速有效。
各级各部门通过压紧压实责任,包保责任人全部下沉,调动党员干部驻到村、抵到组、包到户,充分发动群众。3轮台风期间,全州共派出工作组29次,干部下沉一线1125人次。接到预警时,各辖区迅速、全面排查整治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易发点、农业水利交通等设施和学校医院景区等重点场所的风险隐患,分级管控,高效处置。9月24日以来,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分别按照转移避险“三转”工作机制安全转移群众323人、369人、264人。
本报记者 戴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