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江
程海湖安静地躺在金沙江自北向东大拐弯腹地,处于永胜县域的中心部位。一泓清澈的湖水,曾见证汉唐铁骑尘烟,“五月渡泸”“元跨革囊”拼死搏杀,“澜沧卫”亦兵亦农,杜文秀滇西揭竿引发他留烽火,解放军挺进大西南铿锵号角。作家芮体元(笔名浪花)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滇西北地区武装斗争为大背景,以发生在永胜程海湖畔的海腰铺事件为机枢,创作了一部名为《程海风云》的长篇小说。
作者以滇西北地区的武装斗争的史实为脉络,构思整部小说的篇章。据中共云南省地方史载,1947年底,中共云南省工委作出在全省开展武装斗争的部署,要求滇西、滇西北地区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发动群众,争取用1年左右的时间发动武装斗争。并派黄平为特派员,领导开辟滇西工作。1948年1月至4月,省工委又派欧根(白族)、王以中(白族)、杨苏(白族)先后到剑川,加强滇西党组织的领导力量,相继建立鹤庆、乔后、沙溪、金江党支部,丽江、永胜建立民青(民主青年联盟)支部。随着剑川、丽江、永胜、鹤庆的农运和乔后的工运逐渐形成高潮。8月到9月,省工委增派大批干部到大理、维西、保山等县和藏区的前沿门户地区、小凉山彝族地区开展工作。中共永胜县工委从8月开始在河口、季官、三川等乡建立起地下军事小组。10月,通过党组织活动,永胜县工委委员彭纪(杨新纪)出任光华乡壮丁队长,掌握了部分武装。1949年2月,国民党永胜县民众自卫总队副总队长罗瑛和县长发生冲突。党组织抓住这个机会,将军事小组、壮丁队(大多数为农抗队员)组编为180余人枪的“两面武装”光华乡大队,大队长为彭纪。
在罗瑛武装围攻永胜县城之前,滇西工委了解到罗瑛的政治面貌,告知永胜县工委,罗瑛与共产党无任何关系,并指示:“两面武装”光华乡大队不接受罗瑛的任何命令,一切行动请示中共滇西工委,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可在南区开展游击活动,并及时与滇西工委联系。罗瑛等人觉察到光华乡大队是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遂“严加约束”,严令调往县城,预谋途中加以消灭。在罗瑛逼迫下,加之经验不足、缺乏警惕,2月10日,彭纪率光华乡大队向县城方向前进,宿营海腰铺时,突遭罗瑛派陈长策、王有元、关隆昌等部袭击,战士刘占北阵亡,90余人被俘,滇西工委交通员谢海量等31人被押往各地“示众”后杀害,随后众多家属受到株连和敲诈勒索。
小说以海腰铺事件始末为缘由,成功塑造了主人公彭武这一典型形象。彭武的原型即中共永胜县工委委员、光华乡大队长彭纪。小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彭武出生在程海湖畔一个富裕殷实家庭,曾就读鹤庆高级中学,由于新婚妻子被诬致死,他长途跋涉到昆明找到高中同学杨宏志(化名),在其鼓励下考上国民党军校,在教官加同学又是地下党员的杨宏志,以及地下党上级组织负责人费琨(化名)的教育引导下,思想进步很快,不久就加入了党组织,军校毕业后到国民党60军基层任职。由于彭武对国民党军队逐渐失去信心,遂离开部队回到家乡,通过乡里过年组织的比武大赛,以成绩第一得到乡长的青睐,被认命为壮丁队长。彭武通过四处寻找,终于与丽江党组织负责人杨宏志取得联系,并在壮丁队建立并发展党组织,与当地权贵进行不屈不挠的周旋和斗争。壮丁队在海腰铺被突袭受挫后,彭武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恢复党组织,壮大武装力量,持续领导永胜西山、顺州等地的武装反霸斗争。同时彭武积极主动做当地帮派权势人物的工作,争取他们弃暗投明,与党和人民站在同一立场,成功策反易少红(化名)带领近百人队伍投向游击队,接受边纵七支队整编,走上了光明之途。
《程海风云》刻画了一系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下小说中的人名皆为化名或虚构人物)。在民国晚期,滇西北乃至永胜县的社会政治情形,与当时国内形势大同小异,各种门阀、地霸、帮派、兵痞争权夺利,你方唱罢我登台,极尽蜗角争斗之能事。据说永胜县当时就有八大司令,他们时而联合、时而倾轧、时而内讧、时而倒戈,光怪陆离丑态百出。小说描写了集国民党政府帮凶和地方帮派为一体的罗彪、易少红、王有武、关隆盛、陈长才、谭伟雄以及地方专员史荣等权势人物,再现了当时社会阴霾和政治腐败。同时,小说塑造了丽江党组织的负责人杨宏志,县中学地下党员刘云山,羊坪小凉山彝族头领余海新及公主阿丽尼,共产党派往彝区工作的胡兴,壮丁队张海、肖金国、季连昌、曾德贵等党的组织成员,还有彭武的父亲彭仁贵等人物形象。
小说讲述了生动传神的史事轶闻、爱情亲情、武装战斗等传说故事。就人物故事来说,根据情节的展开,彭武与阿丽尼的爱情、婚姻、家庭故事,一波三折高潮迭起,那些生离死别的生活场景,让人读后荡气回肠,留下怀想。
程海湖是永胜人民的母亲湖,以小说主人公彭武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了人民当家做主、建立新政权,在程海流域、程海湖畔,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传奇故事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缅怀铭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党组织在永胜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事迹公之于众,在海腰铺、河口小学等地建设了红色纪念标志和场馆,并确定为红色教育基地,小说《程海风云》的创作出版,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一部重要读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