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守护这条生命线的安全,是南方电网云南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三级领军技术专家王一帆的不懈追求。自2021年入职以来,这位“90后”博士以数智化技术为剑,坚持将“论文写在一线”,在电网防灾减灾领域潜心钻研,先后主持参与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的现实力量。
扎根一线
以技术筑牢安全基石
入职初期,王一帆在玉溪供电局参与巡线、消缺,从那时起,他就坚定了必须要把先进技术转化为保障电网安全现实力量的信念。
2024年初,500千伏镇荣甲线发生严重地质沉降险情。王一帆作为青年突击队成员,毅然奔赴海拔2000多米、冰雪交加的现场,连续坚守十余天。面对现场形变状况难以掌握的严峻挑战,他迅速配置北斗、雷达等监测设备,开发自动化工具,实现满足电力设计需求的无人化监测,并两次精准预警杆塔突变倾斜,助力现场及时检修,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倒塔事故。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只有扎根业务“基本盘”,科研产出才能不负使命。
创新引领
开拓科研与应用新境界
随着工作经验越发丰富,王一帆认识到,现代电网防灾减灾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工程。作为南方电网电力遥感技术联合实验室秘书,在积极申报科学基金、基础研究计划等项目的基础上,他也瞄准电力气象体系发展前景,围绕来水预测、气象建模等方向提前布局。
近年来,他提交的3篇内参报告均获云南电网公司领导批示,展现出服务决策的专业能力。通过持续的深入调研,王一帆结合物理机理与人工智能,构建出适用于云南的来水预测模型。目前,该模型已从科研项目转化为业务应用,并逐步与电网调度实践结合,形成了持续的优化迭代。
他深知标准引领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2022年,他协助成立电网企业内首个中电协电气设施灾害监测与防护专委会;2025年,推动筹建了云南省新型电力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两个标准化组织的成立为云南电网在防灾减灾与新型系统技术领域赢得话语权。
信念为引
在时代大局中砥砺前行
在王一帆看来,正是公司党委的“揭榜挂帅”机制,让他有机会融入发展大局,是组织的培养,让他参与东西部人才服务锻炼,更是党组织的感召,让他理解了将“小我”融入“大我”的时代价值。
他表示,将积极融入电科院生产指挥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格局,深耕业务,以数智化技术守护电网安全,为云南电网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企业贡献青春与智慧。
从应急抢险的冰雪前线,到科研探索的创新高地,王一帆用四年时光,诠释了新时代电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前路漫漫,他已准备好继续以智慧和汗水,守护云岭大地的万家灯火,用数智之光,照亮电网安全攻坚之路。
张新 沈映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