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滇东大地寒意渐浓,而位于曲靖市马龙区旧县街道龙海秧田湾村的礼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养殖房内却温暖如春。50多个电气化养殖箱整齐排列,菲牛蛭在箱中游动,空气能设备、恒温调水系统、水体循环装置等有序运转。
指尖轻触手机屏幕,恒温调水设备便精准调配冷热水流,汩汩清泉携着适宜温度注入养殖箱。“20至25摄氏度的恒定水温是生命线。”负责人田小考介绍,从卵茧孵化到成品采收整整10个月里,80余立方米日供水量、24小时不间断循环,全靠稳定电能支撑。
自2018年落户以来,公司从未因供电中断而影响生产,这背后是南方电网细致贴心的服务。每月定期上门的设备巡检、随叫随到的应急响应,让田小考感慨:“供电所就是我们的生产管家,用电问题总能第一时间解决。”
目前,该企业年产活体菲牛蛭超万斤,产值突破2000万元,产品远销全国300余家药厂、医疗机构,成为名副其实的“软黄金”产业。除了现有的养殖基地投资达3000多万元外,公司还在谋划更大目标:投资5000万元建设现代化药材加工厂,让“软黄金”的附加值再翻番。
在这片热土上,南方电网的银线早已编织起乡村振兴的网络。“十四五”以来,曲靖供电局累计实施基建项目210项,完成投资1.7亿多元,新建10千伏线路250多公里,新建智能断路器129台,新建配变192台,新增容量41810千伏,新建低压线路80多公里。
不仅电网“硬实力”升级,服务“软实力”也跟着提效。通过创建“获得电力”全国标杆,供电局推行“网格经理制”,每个产业基地都有专属“电管家”,企业遇用电问题能“一键找到人”;办电时限严格压缩,用电申请最快能“当天受理、次日办结”;工作人员还会定期上门走访,根据产业需求定制供电方案。
从田间地头的养殖池到工业园区的加工线,从农民增收的笑容到医疗健康的守护,澎湃电能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铺就一条条充满希望的致富路。
杜明彦 吴开敏/文 方金良/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