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旅游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锔瓷 在指尖“缝补”时光

付忠华用金刚钻精准打孔。

用铜丝“穿针引线”进行缝补。

錾刻

錾刻花纹的银片与铜丝逐渐让残缺的杯盖重获新生。

夜幕低垂,昆明市盘龙区金庭小区一间工作室里,58岁的付忠华正俯身操作台前,他手持金刚钻,对一件破裂的瓷杯盖进行细腻的“缝补”。小锤轻敲间,錾刻花纹的银片与铜丝逐渐让残缺的杯盖重获新生,化作一件承载新故事的艺术品。

作为云南省锔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付忠华深耕这一领域二十余载。付忠华提出“万物皆可锔”的理念,结合云南资源优势,首创以翡翠、黄龙玉、南红玛瑙等玉石为锔材料的“玉锔”技艺,不仅让传统锔瓷从实用修复升华为艺术创作,更使滇派锔瓷在国内独树一帜。

锔瓷是一门需要极致耐心与巧思的技艺,包括设计、錾刻、镶嵌等。付忠华介绍,修复一件器物需经历多道严谨工序:先将碎裂的瓷器拼合固定,随后以金刚钻在裂缝两侧精准打孔,再将金属锔钉嵌入孔中,最后用特制黏合剂黏合缝隙。

付忠华的这份匠心源自家族传承。其祖辈以锔瓷手艺为生。他幼年耳濡目染习得基础,2002年因茶友请求修复一把破损茶壶,他重拾技艺并发现市场新需求——现代人锔补不再仅为实用,更追求艺术性与情感寄托。他坦言:“锔瓷修复的是物,延续的是情。”

如今,付忠华已培养50余名弟子,其中4人成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人获评云南省民间工艺大师。在今年7月的昆明石博会上,他又新收6名徒弟。他还计划在昆明筹建锔瓷博物馆,展出明代以来300余件精品。

本报记者 黄兴能 文/图

  • 藏族木碗 一碗载千年

  • 乌铜走银 匠心与金属的对话

  • 瓦猫 跃下屋脊 进入生活

  • 锔瓷 在指尖“缝补”时光

  • 报头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