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2月15日 星期五
第03版:要闻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19年02月15日 星期五
人勤春来早 沙地披绿装

    春节刚收假,记者在位于玉龙雪山脚下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玉湖村委会文华村小组的养牛场里看到,村民和仕文早早地来到养牛场,给牛喂食,打扫圈舍。

    “别看现在养牛场周围都是黄沙和石头,这里曾经是木氏土司的牧场。”看着正在山坡上吃草的牛群,和仕文告诉记者,他选择在这里养牛,就是想让这里的沙地披上绿装、牛羊跑满山坡。

    和仕文告诉记者,他小时候经常听村里的老人讲木氏土司牧场的故事,但他眼中看到的牧场遗址却是一片荒凉,风一吹,漫天都是黄沙,土地石漠化严重,出产也不好。当时他就在心中暗暗许下心愿,要让昔日的绿色牧场重现。

    2016年,已经52岁的和仕文来到他的朋友和伟常在大姚县经营的养牛场学习肉牛养殖技术。学成后和仕文四处筹资,投入了100多万元,修建了标准化圈舍,购买了切草机、粉碎机、旋耕机等设备,创业养牛。

    在养牛场外,记者见到荒凉的土地上开垦出了一片田地,田边堆满了牛粪。“这是今年准备种牧草和包谷的地,5月份后就可以把包谷和牧草种到地里了。”和仕文说,我们养牛场以“牧草(秸秆)—肉牛—生物有机肥—绿色农产品”的方式养牛,在建设养牛场的同时,向当地群众流转了50多亩荒地种牧草和包谷。牧草、包谷用来养牛,经过发酵的牛粪可当做肥料浇灌到周边的草地和包谷地里,实现绿色低碳节能。

    和仕文说,去年养牛场卖了20多头牛,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下一步还要扩大养殖规模。

    本报记者 和茜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