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2月24日 星期日
第05版:观点·视点 监督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19年02月24日 星期日
“零废弃生活”可聚沙成塔

    杨朝清

    用布袋和饭盒买菜、用厨余垃圾堆肥、自制洗洁精漱口水……这是在北京生活的80后女生汤蓓佳的“零废弃生活”。她还成为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推广者,组织了环保市集、零废弃野餐等活动。

    在许多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有的人却做到了: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去减少垃圾的产生,为垃圾桶瘦身……时刻给生活做减法的“零废弃生活”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承载着一个群体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

    在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里,部分人对垃圾处理毫不在意。环保既需要刚性制约,更需要必要的道德自觉和文明自律,“零废弃生活”提供了一个“从我做起”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民间渠道。作为欧美发达国家的“舶来品”,“零废弃生活”不能被戴上“有色眼镜”,而应得到公众更多的价值认同。当参与“零废弃生活”的民众越来越多,就能产生聚沙成塔的力量。

    “零废弃生活”并非完全不产生垃圾,而是要尽可能地减少。拒绝你不需要的,减少你需要的,多一些重复使用,对你不能拒绝、减少和重复使用的物品进行回收和分解……实际上,“零废弃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愿意做一个有心人,我们完全可以压缩生活垃圾的产出。

    当然,“零废弃生活”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所谓“理性选择”的权衡与算计。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零废弃生活”节省的生活成本是有限的,却会给人带来不少的束缚。只有那些真正意识到“零废弃生活”价值的人,才能成为环保先行者。

    “丢到路边等垃圾车来载走它们,一切显得多么稀松平常。但是,垃圾到底去了哪里呢?”在纪录片《垃圾狂想曲》里,有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台词。与垃圾分类、垃圾兑换相比,“零废弃生活”无疑更进了一步,实现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现在,让我们给予“零废弃生活”更多的关注、尊重与肯定,并身体力行做参与者,减少日常生活中垃圾的产生吧。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