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2月24日 星期日
第08版:云关注 美丽昭通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19年02月24日 星期日
讲 述
开启新生活

    初春的巧家,天空湛蓝。从巧家县城出发,驱车沿盘山公路攀爬行驶40多公里,终于到达白鹤滩镇水塘村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放眼望去,一栋栋新房子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小广场上孩童嬉戏打闹正欢,由抗旱塘改造成的人工湖碧波荡漾,蓝天白云下安置点显得美丽宜居。

    “我们对新家园非常满意,和老家的恶劣环境比起来,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非常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从白鹤滩镇大竹村火地村民小组搬迁到安置点的贫困群众王正德感激地说。老家的环境恶劣,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一家人住着土坯房,因地基沉降导致部分墙体开裂,一到下雨天全家人都是提心吊胆的。

    如今,王正德一家人和安置点的99户乡亲一样,纷纷搬离穷窝住进新房子、过上新生活。王正德说,搬迁到村集镇安置点后,学校、医院、市场都在家门口,用水、用电、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样样都有,尤其是娃娃读书更加方便了,再也不用打着手电筒走山路、天天都是“两头黑”了。

    白鹤滩镇水塘村属深度贫困村,辖区内山高坡陡、地质灾害多发,除了村集镇所在地相对平缓外,四周全部是高山陡崖。去年3月,县里结合易地扶贫搬迁要求,在水塘村集镇选址建设占地面积47.7亩的扶贫搬迁安置点,对来自水塘、核桃、大竹、松梁4个行政村的99户贫困群众418人进行集中安置。

    随着贫困群众纷纷入住新居,如何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成为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白鹤滩镇党委副书记尹贵卿告诉记者,为强化发展支撑让群众增收致富,县里结合水塘村实际,先后组织实施了光伏扶贫、肉牛养殖、马铃薯种薯扩繁等产业扶贫项目,同时对安置点群众开展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增收。

    目前,安置点99户群众家家户户都在屋顶上安装了光伏发电装置,随着安装并网发电后预计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至4000元,受益年限长达20年。同时,已经组织59户94名劳动力外出务工,预计户均实现年工资收入两万元。通过成立养殖代理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参与生猪及肉牛养殖,3年内可实现户均分红2000元。

    “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看着身边风景秀丽的居住环境和舒适宜居的安全住房,王正德的脸上再次挂满自信的笑容。他说,起房盖屋这样的大事情,党和政府已经帮我们办好了,接下来的幸福生活就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了。本报记者 沈迅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