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黎明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同全国一样,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意气风发走进了新时代。新时代给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要让云岭大地呈现改革开放创新的新气象,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奋勇拼搏促跨越。 以奋勇拼搏的精神状态,开启更加波澜壮阔的奋进新征程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感天动地、气壮山河,书写了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壮丽史诗,激荡起一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40年前,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这一伟大的觉醒,催生了改革开放的壮阔大潮,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云南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道路上,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发展确立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殷殷嘱托,以奋勇拼搏的精神状态,撸起袖子加油干,激发改革发展新动能,开拓转型升级新思路,展现奋发有为新状态,开启更加波澜壮阔的奋进新征程。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自强不息,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无论是历史的忠告,还是现实的警示,在发出改革开放再出发动员令的今天,都需要全党同志十分警醒,这种高度的警醒,是激励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自强不息、越战越勇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告诫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故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学懂、弄通、做实,大兴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作风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云南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要求我们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并以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作风去抓好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敏锐地作出了“云南与兄弟省市相比,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体现在干部精气神和作风方面”的重要判断,先后提出了加强我省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提升素质能力建设的具体要求。2016年,针对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时分析指出的我省干部队伍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就是不注重学习、不勤于思考、不重视研究、不勇于作为、不善于创新和不狠抓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开展“转作风、抓落实、促跨越”学习实践,大力整治“庸懒散”等不良风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迸发激情、勇于担当、团结奋斗。去年5月,针对提升领导干部综合能力,省委强调要整治“太平官”“糊涂官”“慵懒官”问题,促进各级干部争当学习型、思考型、研究型和实干家式干部。 总的来看,经过一系列的部署、安排、教育培训和专项整治,全省各级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有了积极变化,总体上呈现人心思进、人心向上,争先恐后、积极进取的良好局面。但是,从现实的情况看,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提升素质能力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与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与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转作风、抓落实、促跨越”,大力整治“庸懒散”等不良风气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2017年,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十次集中学习时,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整顿和改进的差距,进行了梳理归纳: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二是工作思路还不够清,缺乏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和举措;三是工作满足于一般化,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执行力不强;四是拼劲不足、闯劲不大,缺乏争创一流的精气神和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五是争创发展优势、奋力跨越赶超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六是不敢担当、“为官不为”问题还很严重,甚至有阳奉阴违、推诿塞责现象。同时强调,进一步“转作风、抓落实、促跨越”,大力整治“庸懒散”等不良风气,以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仍是当务之急。 强化问题导向忧患意识,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当前,我们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具体化的目标任务,去分析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特别是突出问题。云南的美好未来,需要云南千千万万的奋斗者去开创,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发展,需要全面调动各行业各方面劳动者、企业家、科技人才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各行各业处处迸发出创新创造的火花,让创新成为时代特征,让发展潜力充分释放,让发展源泉充分涌流。必须着力涤荡“庸懒散”的污泥浊水,推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推动云南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要按照省委提出的打造一支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能够担负跨越发展重任的“云岭铁军”的要求,着力建设政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支持和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让“懒官”无处藏身。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领发展,把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干字当头,见诸行动,坚定信心决心,讲求“出思路、想办法、抓推进、勤督查”工作方法论,在抓贯彻、抓落实、抓推进、抓实效上狠下功夫,坚决对标对表中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焕发奋斗激情和斗争精神,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勇做奋进者、当好“答卷人”。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干字当头,以“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发展想办法”的奋进姿态,满腔热忱地干,激情昂扬地干,马不停蹄地干,想尽一切办法抓改革、抓发展、抓民生、抓项目,干出水平、干出成效,做到务实担当、攻坚克难,在工作作风上进一步严起来、实起来,努力做到知责履责、负责尽责,用“力”担当、用“心”担当,带头担最重的责任、啃最硬的骨头,切实担负起推动发展之责,担负起深化改革之责,担负起脱贫攻坚之责,担负起维护稳定之责,担负起从严治党之责,将每一份力量汇聚起来,将每个人的智慧发挥出来,在改革开放创新中不断创造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奋力拼搏,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伟大目标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够与全国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作者系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