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瑞丽 昆明市政协通过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专题学习活动”,深刻认识到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深化对政协性质定位的认识,必须聚焦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必须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加强党的领导,着力解决“敢监督”问题 近年来,昆明市在民主监督实践中,市委与市政协“双向互动”,市委加强对政协工作领导,市政协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从认识和保障两方面入手,解决“敢监督”问题,推进民主监督深入开展。 一方面,强化对民主监督的认识和共识,夯实思想基础。市委每年两次听取政协党组工作汇报,市委常委会研究市政协《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和《重点协商计划》,通过“出题目、交任务”把民主监督纳入党政工作大局。市政协积极报告工作,争取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并邀请党政领导参加民主监督活动。另一方面,从建章立制入手,市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市政协对市政府部门实行民主监督推动工作落实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等6个有关民主监督的文件,完善监督的内容、程序、组织,为民主监督提供了制度保障。 积极探索创新,着力解决“善监督”问题 近年来,昆明市政协除了采用调研、视察、协商、提案、会议、民主评议、反映社情民意、特约监督8种常规方式外,还创新了“重大事项重点督查、难点工作专项监督、热点问题个事监督”三种层次的监督模式,形成了“8+3”民主监督格局。 一是对重大事项进行重点督查。近年来,市政协对稳增长、治污染、维稳定等20多项工作开展了重点督查,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2017年开始,市政协负责对滇池、阳宗海流域外10个县(市、区)、130条河流、127个水库的“河长制”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组织委员和专家,采取集中督查、随机检查等形式,对各县(市、区)河长履职情况督查40多次,整改问题200多项,有力推动了“河长制”工作的落实。 二是对难点工作开展专项监督。市政协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制定专项监督目录清单,开展监督。2017年,组织委员对滇池流域“五采区”治理进行专项监督,先后调研、协商20多次,监督报告提出的8个方面的建议被全部采纳,直接转化为“五采区”治理的工作方案。 三是对热点工作实施“个事监督”。2016年初,昆明遭遇极寒天气,绿化植物大量冻死。市政协组织个事监督,实地查看灾情、约商园林部门,提出从源头上解决绿化植物选种等建议,促成了《昆明城市园林植物推荐名录》修订,完善了“绿色图章”审批。 注重监督有方,着力解决“会监督”问题 政协应正确把握民主监督的性质定位,深化“三个认识”,解决“会监督”问题。 一是深化民主监督是政治监督、责任监督的认识。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和委员的政治责任。政协应理直气壮履行政治责任,既要敢于监督,及时发声,又要有责任担当,批评建议做到不表面、不笼统、不绕弯、不回避。2017年初,昆明市政协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专项监督,针对问题提出提高精准识别度、培育主导产业、抓好转移就业等建议,促进了再次精准识别工作的开展。 二是深化民主监督是“协商监督”、非权力监督的认识。近年来,市政协将协商贯穿于民主监督的全过程,倡导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在协商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在监督中画出最大同心圆。如针对不动产登记程序繁琐、效率低下问题,开展提案办理监督,用数据说话,真诚协商沟通,监督意见被全部采纳。 三是深化民主监督是平等监督、助力监督的认识。监督目的不是站在对立面找茬挑刺,而是推动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帮助改进工作。因此,要寓支持、帮助于监督中,换位思考,以平和姿态监督,以真诚态度沟通,以务实精神建言,既帮助部门查找问题、改进工作,又帮助呼吁和反映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能监督”问题 民主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对标对表,补齐“能力”短板,促进提质增效。 一是增强政策把握能力。作为民主监督的主体,政协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委员,必须了解政策、把握政策,方能监督好。要深化对政协性质定位的认识,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政策把握水平。 二是增强制度保障能力。就省、市、县三级政协而言,应完善议题征集、知情明政、激励奖惩等机制,从实际操作层面,提升制度保障支撑。 三是增强调查研究能力。政协应牵住调查研究这个“牛鼻子”,多深入基层,开展“解剖麻雀”式调查,透彻分析问题,提出高质量的解决方案,提升话语质量,做到监在点子上、督到要害处。 四是增强工作创新能力。在监督形式上,除了寓监督于各类协商、调研视察等活动之外,还应探索问政、约谈等新形式。在监督方式上,应倡导联合监督。要发挥界别优势,开展多形式、高频次的界别监督,打造界别监督品牌。 (作者系昆明市政协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