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毅 蔡侯友 沈迅 全市10条高速公路挤进国、省高网规划盘子,镇毕高速公路全线通车,高速公路在建里程和完成投资均居全省之首,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攻坚战跑出了“昭通速度”,昭通成为全省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州市。 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进入主体施工、29件重点水源工程加快推进、6座中小型水库下闸蓄水,建成“五小水利”2.3万件……一大批水利项目加快实施,5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 3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14所普通高中和6个职业教育补短板项目进展顺利, 两个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13个卫生补短板项目扎实推进,水富至昭通天然气长输管道建成通气,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2018年,昭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数 说 259亿元 全市10条高速公路挤进国、省高网规划盘子,9条总里程679公里在建高速公路完成投资259亿元,高速公路在建里程和完成投资均居全省之首。 5条铁路 成贵、叙毕铁路建设进展顺利,渝昆高铁等5条拟建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4条航线 2018年,昭通与云南机场集团达成建管营运一体化合作共识,新开通昭通至西安、杭州等4条航线,初步实现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大区域通航。 综合交通建设高歌猛进,立体交通跑出“昭通速度” 2018年,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昭通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高歌猛进。 历经3年多的建设,总投资约71.5亿元,全长51.25公里的镇毕高速公路于2018年6月28日正式通车。这标志着昭通有了首条连通贵州的高速公路,镇雄县160余万群众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镇雄至毕节市的里程由从前的76公里缩短为51公里,单边行程时间从以前的两个多小时缩短为50分钟,镇雄到贵州实现全程高速,昆明到镇雄从8小时缩短到4.5小时。 12月30日,历经3年多时间建设,总投资约233.2亿元,全长190.11公里的六威(昭)高速公路建成,从昭通到贵州六盘水、威宁车程分别由原来的5小时、2.5小时缩短至2小时、1小时,前往贵州省会贵阳仅需4小时,我省又增添一条出省大通道。 2018年,沿金沙江高速公路3条连接线成功纳入国家“十三五”中期调整规划,昭通10条高速公路挤进国、省高网规划盘子,宜昭、昭泸、格巧等9条在建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全年完成高速公路投资259亿元、占全省五分之一,全市高速公路在建里程和完成投资均居全省首位,在全省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攻坚战中跑出了“昭通速度”;市内国省干道提级改造工程加快实施,镇雄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在铁路、航空、航运建设上,成贵、叙毕铁路建设进展顺利,拟建5条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渝昆高铁昭通线路走向和站场选址得到大力支持,昭通东站、盐津站、彝良站站房规模得到最大限度倾斜;水富港扩能改造一期工程中嘴作业区即将投入试运营;昭通机场迁建积极推进,新开通至杭州、西安等4条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达35万人次,初步实现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大区域通航,昭通成为全省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州市。区域联动发展格局日渐形成。 一批水利项目加快实施,进一步夯实水利发展基础 鲁甸月亮湾、镇雄胡家山等6座中小型水库下闸蓄水,29件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加快,2.3万件 “五小水利”建成……一大批水利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夯实了水利发展基础,全市5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 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昭通围绕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提高防洪与抗旱能力的总体目标,积极实施中小型水源工程、昭鲁大型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河道治理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强力推进农业水利设施建设。 该市坚持把破除水资源供需矛盾瓶颈作为水利发展战略举措,多方筹措资金,加力项目实施,大干快上以骨干水源建设为重点的“水网”设施建设。2018年,绥江罗汉坪、彝良发达、绥江关村3座水库竣工验收。彝良双河、巧家小海子、昭通黑石罗、威信桂香沟、威信回凤、水富四方碑、鲁甸月亮湾、镇雄胡家山、盐津板厂沟、巧家小空山10座水库已下闸蓄水验收。大关太华、永善营盘、威信昌水岩、鲁甸滴水海子4座水库大坝枢纽工程完成,准备下闸蓄水。盐津三龙滩、巧家洗羊塘、大关广东坝、永善大板厂4座水库大坝枢纽工程建设扫尾。全市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全市新增蓄水库容4873.8万立方米,进一步夯实了水利发展基础。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贫困群众不愁“喝”行业标准,抢抓水利行业扶贫重大机遇,大力推进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保障脱贫出列贫困人口饮水安全。2018年,昭通市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投资4.04亿元,完成53.3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其中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20.26万人的饮水安全。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效提升,切实保障了山区贫困群众饮水安全。 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努力让水利惠泽更多群众。昭通市把抓好水利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心,加大项目争取和资金筹措力度,大力推进农田水利改革、农业水价改革,大力实施渠道改造、高效节水灌溉等建设项目,全面推进昭鲁大型灌区、五小水利工程、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民生水利工程,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全市15个项目作为农田水利改革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1.296亿元;全市建成“五小水利”2.31万件,占年初目标任务的103%;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3.61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2018年9月5日,镇雄县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揭牌,“中国农工民主党华西专家医疗扶贫镇雄工作站”同步启动。这标志着百万镇雄群众“足不出县”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惠民生则暖民心,民心齐业必兴。在加大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昭通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加快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促和谐。关注民生、惠及民生,成为乌蒙大地奏响的最强音,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该市大力实施教育兴昭战略,2018年,3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完成“全面改薄”校舍161.83万平方米,14所普通高中和6个职业教育补短板项目进展顺利,中心城区校点工程加快推进;创新职业教育机制模式,与东莞、中山等地59家职业教育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全年职教招生规模扩大到3.6万人。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两个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13个卫生补短板项目扎实推进,建成71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48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城市生活,衣食住行离不开水、路、房,更离不开电、气、热、通信这些事关民生的问题,昭通市致力于规划建设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018年,水富至昭通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建成通气,各县区城区管网建设同步开展;曲靖至昭通天然气支线项目获得核准。积极培育天然气市场,推广天然气用户69301户。 围绕将昭通中心城建设成“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定位,按照“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总体布局,省耕国学文化公园、文体产业新区、乌蒙水乡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快速推进,昭阳靖安、鲁甸卯家湾两个片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凤凰山片区温泉小镇、苹果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初步构建起“一城三区”的基本框架。彰显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秋韵昭通、苹果之城”的特色魅力。 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县城和特色城镇建设,水富成功撤县设市,“扩港、建园、退城”三位一体定位达成共识,规划建设有序推进。绥江县上榜“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镇雄县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市容市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用特色小镇的理念科学编制巧家县特色湖滨旅游城市规划,并与移民搬迁工程相结合同步推进建设。 大力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昭阳区秃尾河、利济河等重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明显,昭通被列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昭通市城市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启动实施“百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充分发动和组织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改善人居环境、树立文明新风、建设美好家园,206个特色示范型、1.16万个干净整洁型村庄启动建设,改造农村旧房49.8459万户,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普遍增强。 随着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建设一座果城“四个一”行动深入人心,“百村示范、万村整治”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一处处山绿水清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个个美丽宜居新家园在昭通大地上遍地开花。 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谋跨越,昭通全市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好风凭借力,乘势启征程。昭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矫健步伐,必将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