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晖 近日,据昆明本地媒体报道,云南省宜良县山间一片3800亩的樱花谷迎来了“收获季”,成为新的“网红”景区。这片樱花谷的主人是宜良县匡远街道山后社区一位程姓村民,他自2005年在村外的荒山上种下第一棵树,至今已有14个年头。今年是樱花谷头一次掀开神秘面纱,开始向游客大规模开放。 到樱花谷游玩,不仅能愉悦身心,还能激发创业有为的斗志。当地并没有樱花种植历史,但创业者敢想敢做,“无中生有”“人无我有”的经营谋略加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和行动力,终于将荒山变为堆满鲜花的“金山”。目前樱花谷一年仅卖树苗就有上千万元收入,有200多名村民常年在这里务工。我以为樱花谷的创业故事像花潮一样大有可观,应细加整理,不妨在景区内设置文化墙或陈列室展示樱花谷创业的亮点,由此可起到励志和记录发展足迹的作用。 樱花谷距离昆明较近,随着今年昆明·宜良首届樱花文化旅游节的举办,昆明春天到圆通山看樱花的民俗活动或将延伸到周边县市,这对宜良当地的樱花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到樱花谷景区游玩主要以自驾车为主,但从宜良县城通往樱花谷的一段乡道较为狭窄难行,公园内的停车场虽然占地面积也还算大,但在高峰时段仍显得容量不足。樱花谷要想“让全国的游客都来赏花”,势必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力度,拓宽道路、扩建车位并增加餐饮、住宿设施,并相机引入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文化创意团队提升服务品质。 樱花谷飘红后,相信定会有经营者盲目跟风复制其经营模式。比如一些游客以导航为指示驱车到宜良樱花谷,却会被导入另一个同样以樱花谷命名却无密集樱花林的山庄。宜良竟有同名的樱花谷,或为企业注册名称管理有漏洞所致,对此应进行必要的市场规范,避免鱼目混珠误导游人及损害樱花谷的名声。 樱花谷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贵经验,彰显云南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建设美丽家园的大气魄和创造力。如果各地都放手让能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地制宜、“无中生有”地打造特色产业,何愁不能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