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白家伟 南涧彝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抓实党建 筑牢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涧县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着力推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着力提高自身建设和组织工作质量,把握职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有党委16个、党组8个、党总支93个、党支部749个,党员10593名。 在抓实党建的基础上,南涧在产业发展上也迈出了新步伐。如今,走进南涧县的村村寨寨、田间地头,你会发现家家种核桃,万亩茶园美如画,无量山乌骨鸡满山跑,烤烟地里农民忙,养牛种药促增收,特色种植养殖业渐成规模。南涧是一个山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99.3%,人均耕地不到1亩,农民人均水田仅有0.08亩的彝族自治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落后,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生产单一,刀耕火种,生活十分贫困。 “改革开放以来,南涧县农业基础设施、种植结构、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南涧县县长王绍基介绍,通过不懈努力,南涧从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弱势中发现了自己的优势——“高山、净土、生态”,依托生态优势成功培育了以“无量山乌骨鸡”“无量山泡核桃”“无量山高山茶”为首的“一片烟、一杯茶、一个核桃、一头牛、一只鸡、一颗药”六大支柱产业。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南涧县大力发展“六个一”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和无量山森林蔬菜特色产业,全县预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74亿元,农产品加工预计产值14.84亿元,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4104户54583人。 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 走进南涧县城,现代化元素与民族文化交融。灯火通明的金龙路犹如巨龙盘踞南北,点亮夜晚的县城;涧南涧北公园彝族文化与园林景观交汇碰撞,宛若两颗绿宝石镶嵌在县城两端;一排排风格迥异的楼房里闪烁着万家灯火;南涧跳菜、打歌调子、广场健身舞曲此起彼伏,县城科技广场、跳菜广场传来一片欢乐声……作为滇西南边陲小县城,南涧县正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县城一年一个样,越来越美丽宜居。 过去县城只有“巴掌大”,赶集只有一条街,其余四周到处是沙坝、田地。而现在,县城道路四通八达,街多路多房多,游玩的地方也多。 河风徐徐、垂柳依依、亭台古朴、石刻宋词……涧河宋词长廊上人来人往,是南涧发展变化的写照,更是南涧美丽宜居的一个理由。南涧县城变化日新月异,焕发美丽宜居的魅力。目前,南涧县城建成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县城居住人口突破35000人。 城市在不断扩大,变得更加美丽宜居的同时,“道路”也越走越长。 通过不懈奋斗,南涧的公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破了境内高速公路、铁路为零的历史,村组扶贫路更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国道海孟公路,自弥渡县海坝庄起,经南涧出云县至耿马县孟定,全长572.93公里,南涧境内从白岩河起,经县城、小军庄、回龙山、公郎至湾子,长91公里。这是南涧境内第一条沥青路。1967年5月,南涧县第一条县乡公路“新民公路”建成通车;1988年,全县所有乡镇通公路;2005年,实现县乡公路弹石化;2009年起,逐步推出县乡公路油路化。 脱贫攻坚以来,南涧县更是提出“精准脱贫、交通先行”的理念,2016年,南涧县创新提出并实践《村组扶贫公路提级改造以奖代补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已拓改村组扶贫公路500条1446公里,完成第一批硬化208公里;启动第二批硬化332公里,启动砂石路建设项目512.87公里。5年来,南涧县已累计投入9.7亿元建成农村扶贫公路网,打通州际、县际接合部,布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产业集中区,旅游区等特色扶贫路网,让贫困地区群众乘上“幸福快车”。 以民为本 改善民生 毓秀楼、厚德楼、清源楼、启智楼……9幢新楼通过连廊成为一体,这是南涧镇中学校园的新面貌,也是南涧县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最美的建筑在学校。南涧县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发展、提高、统筹、服务”的方针,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助推全县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和谐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5年来,南涧先后完成“改薄”任务,其中校舍类项目累计竣工85582平方米,运动场类项目完成76校,设备类项目已完成购置金额3102.83万元,“20条底线”要求全部达标,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县级配套资金到位。 南涧县按照“学前教育抓覆盖,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普及”的工作思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教育需求。目前,全县共有学校173所,其中幼儿园88所、义务教育学校82所(点)、高中学校3所。 教育越办越好的同时,医疗卫生也越办越实。 “过去我们生病,是小病忍、大病扛。现在好了,有了各种报销和补偿后,看得起病了!”说起南涧医疗卫生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正在南涧镇瓦折村卫生室输液的瓦折村委会大麦地村村民袁登菊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南涧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加大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努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公共卫生项目扎实推进、老百姓就医负担明显下降,基本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网。 截至目前,南涧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0个,其中村卫生室80个。截至2018年,全县医疗保险217856人参保,实现全民参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4802户56713人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从茅草房到瓦房、从土木结构到砖混结构,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栋栋别墅独具一格,如今南涧人民的住房已经由“蜗居”走向了“适居”“宜居”。 “以前我们住过杈杈房、茅草房,十分简陋,冬天屋里特别阴冷,妇女们就上山割茅草用来遮风避雨。”说起住房的变化,南涧镇白云村委会核桃箐村61岁的童进华大叔颇多感触。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让困难家庭也能住上新房,近年来,南涧通过采取棚户区改造、易地搬迁、拆除重建、修缮加固、兜底建房等措施,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特别是贫困人口的住房条件。统筹整合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资金近5亿元,5年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1019户;建成2452套保障性住房;实施建设2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712户3007人搬迁入住,并进行拆旧复垦复绿;同时,按照不漏一村一户的目标,实施苗族、布朗族脱贫工程,着力推进深度贫困村群众房屋、基础设施等建设,全面改善提升农村住房安全。 从土房到砖房再到如今的别墅小区,城市高层住宅区、复式楼、花园小区、特色别墅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南涧实现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乐其屋”的转变。 新闻链接 高举改革开放旗 南涧彝族自治县作为山区农业县,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归根结底是历届南涧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南涧县委、县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南涧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道路。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党,核心在人,重点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改革开放以来,南涧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将党员的作风建设从战略高度常抓不懈,全县党员干部以优良的作风、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提升南涧品位,为招商引资、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把作风建设与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三合一;坚持把创新方式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第一动力,把监督问责作为推动作风建设的第一抓手,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坚决杜绝“假、浮、庸、懒、散、奢”问题的发生。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始终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干部的重要途径,组织和引导干部自觉到基层去,到条件艰苦、矛盾复杂的地方去,到经济工作主战场和重大斗争第一线去,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役以来,南涧县把干部作为为民服务和带民致富的两个主体,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全县4538名党员干部全覆盖挂包建档立卡贫困户,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立下最严“军令状”,庄严承诺,“两顶帽子只留一顶,不脱贫困帽就脱官帽”,认真落实“第一责任”,构建了“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领导包行政村,骨干包村民小组,干部包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包保责任体系,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集结在一线,冲锋在一线。 改革无止境,阔步迈向前。南涧各族群众正奋勇争先,创新实践,为全面实现小康努力奋斗。 走活创新实践路 多年来,南涧彝族自治县走过的每一步,都留下了改革创新的足迹。未来的南涧,将坚持改革创新步伐,用活山资源,走活创新实践路。 截至2018年底,与1978年相比,南涧县总人口从17.43万人增长到23万人,地方财政总收入从154.5万元预计增加到33019万元,增长200余倍;财政支出从362.3万元预计增加到216050万元,增长近600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263.1万元预计增加到537798万元。这一组组数据,有力证明了南涧依托“高山、净土、生态”的县情特征,立足“一县一业”的绿色发展思路,狠抓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以“一片烟、一杯茶、一个核桃、一头牛、一只鸡、一棵药”为主的六大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产业,全县茶叶总面积从1.99万亩发展到了11万亩,核桃种植面积从2.23万亩发展到8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49元增长到2018年的9293元。在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中,南涧县立足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全力解决农村安全饮水、群众安全稳定用电的同时,也加大县乡村出行致富“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水平提升。通过几代人的辛苦努力,南涧县各方面发展均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交通设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全县县、乡、村道总里程从1978年的212.6公里拓展到了2018年12月的3493.3公里,其中县、乡、村道达3188.4公里。 当前,南涧县已牢固树立了“发展在山,潜力在山,致富在山”的理念,南涧未来的发展,仍将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担当和勇气,立足绿色生态资源,念好“山字经”、贯通“大山路”、打好“生态牌”、做好“农文章”,持续发展“六个一”高原特色生态农业。通过发展完善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引导广大山区群众发展大山经济、搞活路边经济,培植无量山森林蔬菜和特色水果,以改善客运设施条件促进乡村物流业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经济,谱写好新时代南涧发展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