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市场趋于饱和,就业分流不畅,用人单位要求高等因素,造成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难。 但与之相对的却是优秀高端人才的严重匮乏。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部分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则是毕业生对自己定位不准,或是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如何破解“就业难”困局?专家给出几点建议。 早规划、早打算、早行动。根据自己学校和专业情况,多锻炼相应的职业技能,多增加一些社会实践经验,多了解行业需要的资质,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关注国家、地方就业政策,如“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 摆正姿态,认清自己的实力,切忌眼高手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成才观,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市场需求,有初步的就业定位,不要一门心思抱定“铁饭碗”“金钥匙”等目标不放手。在本身学历不够高、经历不够丰富、能力不够突出的情况下,切忌眼高手低。参加招聘会前应认真准备简历,制作简历的过程实际即是审视自己的过程,找出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 认真对待招聘会,切勿盲目和随意。学校专场招聘就业专业对口度较高、薪资待遇有保障,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专场招聘;主动参加省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大型招聘会,提高求职成功率;在求职面试过程中,要善于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并且要增强法律防范意识,重视就业安全,切实避免“就业陷阱”“培训套路”“合同陷阱”等问题。 本报记者 陈怡希 陈鑫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