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才提供了不到一个月,300万元的贷款就批下来了,‘微易贷’真是太方便了。”勐海县一家茶企负责人说,每年春茶采摘时企业需要储存大量毛茶原料,资金需求量较大,但因无抵(质)押品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农行的这种贷款好申请、到账快,帮我们企业渡过了难关。” 让茶企老板叫好的“微易贷”,是农业银行为加快推进普惠金融、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而推出的一款特色产品。该贷款产品额度一次核定、循环使用,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灵活安排融资,贷款按日计息、随借随还,并能在网银等自助渠道在线申请,最高贷款额度达500万元。 2018年,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以增量、扩面、提质、降费为抓手,做实、做深、做细普惠金融,让金融之力助小扶微,普惠领域贷款实现了银保监和央行监管目标的“双达标”,存量和增量市场份额“双第一”,监管部门和农总行计划的“双超额”,不良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降”,综合绩效考核和普惠金融业务专项评价提升进位。 截至2018年12月末,全行普惠领域贷款余额为231.36亿元,同比增长14.34%,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6.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4.62亿元,占全行各项新增贷款的16%,完成全年计划的111.33%,贷款客户同比增加30519户,贷款存量和增量市场份额稳居全省首位。 找准痛点难点:让小微贷款融资易 农行省分行找准小微企业“轻资产、少担保”的融资痛点和难点,采取“政府增信”“信用增信”、大数据等方式,创新产品让小微企业贷款“不贵”融资易。 红河道地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中药材繁育、种植、加工、销售的科技型农业企业,虽拥有10项技术专利,但仍难通过传统信贷方式获得贷款。2018年5月,农行蒙自市支行向该公司发放了150万元的“科创贷”,公司也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吃螃蟹”的企业。 “科创贷”是农行省分行联合省科技厅,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发的“政府增信”融资产品,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有效解决了省内科技型企业“担保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18年末,“科创贷”共支持省内科技型企业40户,累计投放2.91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87.5%,贷款余额占比62.5%。 在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19年第1号《审计结果公告》内的《一些地区和部门积极推进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的经验做法》中,农行云南省分行的“科创贷”业务受到认可和肯定,成为唯一一家被点名表扬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宁洱腾达汽车修配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靠自有资金做“小本生意”。2018年9月,农行宁洱县支行向公司发放了50万元的“税银通”贷款,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没想到有纳税信用也能贷到款。”这让公司负责人有点意外。 “税银通”是农行根据小微企业税收缴纳情况,向依法纳税、纳税信用评价高的小微企业发放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具有更普惠、更便捷、更灵活、免担保和以税定额的特点,产品推广后即受到广大小微企业的好评。 “我们仅以企业纳税历史记录作为贷款依据,打造了以‘诚’养‘信’的企业融资新模式,对依法纳税小微企业形成正向激励,有利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农行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抓住问题关键:增量扩面提质降费 “普惠金融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实、做深、做细的问题。”农行省分行负责人表示,“增量、扩面、提质、降费”是普惠金融的关键。 该行出台《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目前全省16个二级分行均对外挂牌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城市行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覆盖了各类园区、专业市场、特色商圈等小微企业集聚的重点地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向基层延伸。2018年,该行还在线上推出了“微捷贷”“茶微贷”等互联网创新产品,其中“微捷贷”上线短短24天就已突破亿元。 该行优先配置审查人员,优先安排审查审批,优先保证信贷规模,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全流程通道畅通。在全面推广“微捷贷”“税银通”“微易贷”“科创贷”等产品的同时,通过个性化金融产品组合,实现对产业链上、中、下游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批量、专业、精准服务,优化非公企业贷款担保方式,加大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的合作,多渠道准入民营和小微企业客户,真正满足小微企业客户生产经营过程中真实合法的流动资金需求。 与此同时,该行加强小微信贷业务存量风险化解工作,抓好小微企业评级工作,防控低等级小微企业客户准入,从源头把控风险,实现小微信贷不良持续“双降”。 农行省分行负责人表示,2019年该行将积极创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在加大推广现有产品的同时,重点拓展线上融资渠道,有效推进面向小微客户的“小额化、线上化、批量化、网络化、移动化、场景化、自动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运用,不断扩大并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实现普惠金融“保本微利”的商业可持续发展,让更多金融“活水”助小扶微。 本报记者 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