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经营至深夜,且交通秩序混乱,安全隐患突出,附近居民不堪其扰、反映强烈。日前,盘龙区应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 盘龙区桃源街酒吧聚集区位于鼓楼街道桃园社区,沿盘龙江共有酒吧13家。因桃源街紧邻盘龙江,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邀约好友小聚的理想去处。原开设于桃源街边居民住宅楼下的茶室等休闲场所,为追求经营收益,逐渐转行开设酒吧,并形成聚集区域。 酒吧聚集区经常营业时间至凌晨3点,消费者酒后喧哗扰民,周边居民抱怨不断。酒后失足落水等安全问题,打架斗殴、涉赌涉毒等违法或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此外,酒吧违规改建阁楼、占用人行道店外经营、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不仅影响交通,还存在消防隐患。针对上述问题,盘龙区街道社区、公安部门等多次进行了清理整治,但因酒吧运营涉及多部门管理,且执法权限各异,这种分散监管难以快速形成合力,无法集中有效扭转乱象。 盘龙区鼓楼街道针对这一痛点顽疾,按照“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吹响“综合执法哨”,牵头区市场监管局、城管局、公安分局、生态环境分局、住建局、卫健局、融媒体中心、消防大队8个部门前来“报到”,并组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安监站、综治办及桃源社区共39名工作人员,联合开展桃源街酒吧集中专项整治。通过现场询问、查阅证照、查看实物、检查消防设备等方式,分别对各个酒吧的市场主体资格、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噪声管控、超时经营、治安管理、违规搭建、店外经营等问题进行集中检查,形成问题清单。并勒令无证经营、违规经营的酒吧关门停业、现场整改。 “‘吹哨报到’有效规范了桃源街整体市场经营秩序,还辖区居民一片宁静和谐。”盘龙区鼓楼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吹哨报到”,盘龙区对桃源街酒吧整治这样之前是“看得见、管不着”、久治不愈的社会治理难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一步,盘龙区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做好酒吧“一户一档”监督工作,杜绝超时经营、噪音扰民等乱象反复,对整治中不符合开设酒吧条件的店铺,鼓楼街道将牵头引导帮助其按规范转变经营业态。 本报记者 浦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