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20年没见,好想你!”4月17日,去年退休的汪德芬回到已阔别近20年的南涧彝族自治县乐秋乡,乐秋乡麻栗村76岁的罗培升老人在乐秋街头一见汪德芬就激动地叫她去吃米线。老人抱着汪德芬像个孩子似的撒娇:“想你了。” “大妈,你回来啦”、“大妈,去我家吃饭”……一路上,赶马的、赶集的,只要见到汪德芬,都像重逢久别的亲人,抢着跟她打招呼,争着叫她到家里吃饭。 1986年,时年20多岁的汪德芬担任乐秋乡乐秋村的村支书兼接生员。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妇幼保健院接受过3个月培训的她,第一次接生就遇上产妇胎位不正。她凭着所学的接生知识,胆大心细,终于顺利完成接生任务。 “媳妇要生时我还在巍山县城,等赶到家时已经是晚上11点,汪大妈早到我家里了。”乐秋村委会构皮园村的祝绍井对当年的事记忆犹新,当时媳妇已经疼了两天,但家离乡卫生院远,交通又不便,幸好有汪德芬上门帮忙接生。孩子平安产下时已是次日凌晨3点多了,他打着手电筒送汪德芬一路走回家,心中满是感激。担任接生员的6年间,汪德芬共接生了60多个孩子,深受老百姓爱戴,大家都喜欢叫她一声“汪大妈”。 2001年,汪德芬担任南涧县扶贫办主任,国家扶持群众消除茅草房、垛木房等项目,全县统计上报仅148户需要重建。汪德芬觉得数字不够准确,决定重新核实数据。随后,她带着扶贫办的几个人,兵分三路,一周内共跑了80多个村委会,为更多贫困群众争取到了500多万元项目资金。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有着26年党龄的汪德芬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心里装着老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7年来,在她的努力下,贫困山乡的生态茶产业、生物制药产业、核桃产业、无量山乌骨鸡养殖产业等扶贫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了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领头羊”。 从接生员、村支书、副乡长、乡长到县扶贫办主任。汪德芬坚守扶贫一线,用行动履行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与使命。200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汪德芬“扶贫开发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7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妇女联合会授予她“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1年,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授予她“扶贫开发事业贡献奖”,2016年她被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扶贫系统先进个人”。 本报记者 黄兴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