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5月10日 星期五
第07版:云关注 温润保山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19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苗族村寨日子甜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长山村苗族地区扶贫项目让苗族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昌宁县勐统镇长山村委会主任周迎春激动地说,“苗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正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周迎春介绍,2014年以来,长山村不断发展壮大以蚕桑为中心的支柱产业,不断扩大蚕桑、甘蔗、香料烟等经济作物覆盖范围,截至目前,长山村共种植蚕桑3805亩,有养殖户303户,其中贫困户120户,产值353万元,产值居全县第一,共带动120户贫困户脱贫。同时,成立了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新建了肉牛养殖示范点2个,发展种植澳洲坚果10000亩,实现了“宜种则种、宜养则养、长短结合”的思路,合理布局产业,增强了苗族群众自主发展意识和“造血”能力。

    长山村围绕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保障、素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党建扶贫“双推进”7大工程,确保了苗族群众“搬得出、建得好、稳得住、能致富”。

    走进长山村陀螺坪易地扶贫搬迁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新房子、一条条整洁的道路,一棵棵绿色的坚果树,一张张充满幸福的笑脸,整个新村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息。

    “现在的房屋跟以前老房子比起来要宽敞得多,住着也舒服,环境好,最主要的是住着还有安全感。我现在一心发展产业,希望今后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苗族农户吴绍兵一家原来居住在火皮地自然村上组,那里山坡陡峭,道路难行,生活一直十分艰苦。如今,在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的扶持下,他家和其他23家贫困苗族群众一起搬迁到了村委会附近的陀螺坪安置点,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们长山村有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每个安置点建设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产业发展正在有序推进。”说起村子的变化,周迎春说,搬进了新居,苗族群众的日子越来越有滋味了。

    夜幕降临,伴着动感十足的苗家芦笙、三弦节奏,吴绍兵一边跳、一边高声唱起来,他的歌声立即引来了一片和声,大家的舞步更加欢快。 

    本报记者 杨艳鹏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