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5月16日 星期四
第06版:观点·视点·监督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19年05月16日 星期四
三迤新语
让座可先明晰规则

    木须虫

    日前,在大连523路公交车上,一名老年男子要求年轻女孩给他让座。女孩起身后,老人嘴里喋喋不休地指责女孩,此举引来了其他乘客的不满。

    因索座引来的道德争议时有发生,但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各打五十大板:不让座不应该,但主动要求让座索取座位也不应该,让座的道德义务不能变成绑架工具。这些结论充满了道德正确,却更容易陷入逻辑悖论:不让不能强索,然而不去索取又如何能保证让座?

    何以会如此?恐怕还是由于礼让道德作为社会规则还很模糊,约束力较弱的缘故。而具体到公交场景中,让座则更是空泛不确切的道德义务,乘客心理上的“皮球”会踢来踢去,这是典型的责任分散效应。

    道德倡议从来都是高线要求,可以倡导却不足以依赖,唯有确切的规则才是维系基本社会秩序的保证。具体到让座,或许更需要的是针对老弱孕残在公共生活中的特殊性,赋予其一定的优先权利,将人性化关照变成通行的准则,而非只是寄予道德救济,最终流于道德争议。如公共场所中的残障人设施、母婴室,公共服务中的老年人窗口、残疾人窗口等,都是采取了这种做法。

    让座更宜纳入到公共运营服务体系设计,不仅要在车厢中按比例设置一些老弱孕残专座,用醒目的颜色与普通座位区分开来,用以保障特殊群体的权利;关键还要建立相应清晰的规则。这样才能使得座位的分配更清晰更有操作性,规避道德礼让认知的偏差,兜住秩序的底线。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