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梅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化的价值正被深度挖掘,“要致富先修路”的内涵也变得更为丰富:不仅要修实体公路,更要架设连接世界的信息化高速路。获知外界信息、改变落后理念、提供学习资源、缩小数字鸿沟……互联网已然成为数字时代贫困地区谋求发展路径的关键因素之一。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缅滇藏结合部,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于一体,是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地区之一,也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上甘岭”。在怒江州脱贫攻坚的征程之中,中国电信云南公司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网络扶贫工作力度,在为当地脱贫攻坚输入信息化动力的同时,有力促进了“互联网+”战略的落地开花。 光网推进 提质山乡信息化 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中之重,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电信从怒江发展境况出发,提速城乡尤其是贫困山区的信息化建设进度,致力于挖掘数字手段的潜力,服务城乡协同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怒江分公司副总经理和育宝表示,虽然交通条件差、建站成本高,但是公司从未松懈怒江信息化提速的工作。在“全光网省”战略背景下,怒江分公司积极行动,高举“光网怒江”建设的大旗,积极部署光网建设,力争以此为抓手,推动怒江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据和育宝介绍,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怒江分公司“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建设和升级,光网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达7967.72万元。” 截至2018年年底,在怒江州,中国电信光网覆盖了255个行政村,光网覆盖率达100%,上网速率实现“100M起步、200M普及、1000M引领”;4G覆盖214个行政村,4G覆盖率达83.9%。依托光网络覆盖城乡、农村的优势,中国电信完成近百个电视村建设,上万百姓受益;电子政务覆盖全州所有行政村,在全州共建设“党员远程教育点”159个、“云岭先锋为民服务站”222个,实现电子政务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建设目标。 “全光网州”的建成,实现了全州网络技术水平和质量与世界先进城市同步,又一次缩短了与世界的距离。在信息化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全光网州”建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为当地尤其是贫困山区带来显著的蝴蝶效应:首先,网络通达对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给力地区协调发展而言大有裨益;其次、依托纵深覆盖的网络,丰富的信息、先进的理念将快速抵达村民身边,解决因为居所偏远、交通不便等造成的信息闭塞问题;再次、随着网络基础的升级,智慧农业、远程医疗、特色电商等应用将逐步兴起,为农村发展、农户致富提供更多可能。 提速降费 让贫困户“用得起”网络 走进泸水市六库镇大龙塘安置点,民族特色浓郁的建筑、整洁的小区环境、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以为这是一个新开发的特色小区,而难以相信这里竟然是一个易地扶贫点。“国家的政策好,让我们住进了好房子”,从六库镇苗干山村搬进安置点的密小弟高兴地说。 密小弟是六库镇苗干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入驻安置点之前住在离县城有三十多公里、海拔2000米左右的大山里。“连接外界的就是一条土路,一下雨,路面就会坍塌,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也出不去。一次孩子发烧,赶上大雨天,车辆不能通行。我就背着儿子往山下赶,急匆匆地走了5个多小时才到县城医院。交通条件差带来的不便实在太多……”谈及过去,密小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2018年12月,密小弟搬进了大龙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家,政府还免费配置了生活必需的家具和电视。密小弟告诉我们,“搬进新居条件好多了,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出不了门。可喜的是,家里还开通了电信宽带和网络电视”,精神生活丰富了,自己还能从网上学习知识和技能。密小弟还寻思着通过网络找份附近的工作,方便照顾身体欠佳的妻子。 搬迁户幸福新生活的背后潜藏着中国电信的深情付出。和育宝表示,贫困户搬迁到哪儿,网络就要通到哪儿。一旦确定搬迁时间,中国电信就会提前部署宽带网络建设和4G网络扩容,让新入住的贫困户第一时间享受到网络的便捷。为了让贫困户能用得起、用得好网络,中国电信给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优惠资费套餐,以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网络升级了、资费降低了,服务品质却提升了。六库镇江东电信营业厅店长徐盛荷告诉我们,这两年中国电信对于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去年营业厅开通了专柜专席办理扶贫套餐,只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扶贫干部均可办理。针对贫困人群,中国电信还提供了7款简单易用、价格实惠的4G手机。在怒江,许多傈僳族群众听不懂汉语,为了方便服务这部分群众,六库镇江东电信营业厅招聘了3个傈僳族员工,姬秀兰就是其中一个。“这几年,傈僳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尤其是网络的覆盖,很多村民都享受到了信息服务带来的红利,部分村民在电信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还开起了网店。”姬秀兰说。 据介绍,2018年,中国电信云南公司依托光网络覆盖城乡、农村的优势,加快“三网融合”,将高清电视信号传送到怒江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易地扶贫安置点、贫困农村,政府牵头本地直播节目进平台,增强天翼高清与州县广播电视台的业务联动,实现地方直播节目及怒江州党建频道在天翼高清平台的接入,加快推进宽带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把便捷、优质、实惠的信息化服务送到村村寨寨。 融合应用 激发山乡发展动能 通过“全光网州”的建设、提速降费的持续推进,怒江州电信普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怎样才能利用好光纤网络,让更多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体能够搭乘“互联网列车”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国电信因地制宜推进信息化应用,释放数字红利,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远程医疗更便捷 为解决民族地区医疗条件落后,看病难、诊断难、医治难等问题,中国电信云南公司将大型医院、卫生院、村委会通过光宽带逐步整合,建设覆盖州县乡的远程诊疗系统。借助该系统,基层医院与知名医院可开展医疗联盟合作,帮助基层医护人员得到全面、专业的培训。为了推进怒江医疗信息化发展,中国电信向原怒江州卫生计生委提交了《怒江州区域医疗协同云平台建设方案》和《怒江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将百兆光纤资源覆盖到全州所有卫生室。 此外,中国电信云南公司与原省卫生计生委、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远程可视医学诊疗中心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开展了“走进独龙江”医疗卫生对口帮扶活动,并向独龙江乡卫生院捐赠了1套价值35万元的远程可视医学诊疗系统和1套价值7.6万元的中国电信智慧医疗“健康小屋”管理系统,有效帮助当地群众解决看病难、找专家难的问题。 电商助解发展难题 草果、独龙江竹笋、白芸豆……怒江不乏优质绿色的农特产品,但由于交通、物流、网络等因素的制约,这些产品难以走出大山,挫伤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也抑制了农业增收的潜力。中国电信依托网络优势和大数据中心,构建集约、高效的信息化基础平台,支撑和服务怒江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 中国电信聚合多方力量,打造农村电商品牌“云翼购”,推进怒江州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农村物流配送、农村产品网络销售上行、农产品认证等电商信息化工作,力争在全州创建培育3-5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服务农民、创新农业,解决好农村电子商务消费、销售和生产三大难点,推动全州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打造特色农产品电商标杆。 数字教育提效能 “同学们,春天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触摸春天?……”在泸水市上江镇大练地完小四年级一班的课堂上,教师文秀兰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学生上了一堂有趣的语文课。 文秀兰告诉我们,依托网络开展的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一些课文比较抽象,仅仅依靠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听懂课程知识点,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学,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许多。”大练地完小校长张文忠表示,除了多媒体教学外,学校使用“1+N”互动教学系统帮助解决音乐、美术教师较为缺乏,开不齐课程的问题。 治贫必先治愚、扶贫要先扶智。2015年4月22日,昆明市高新一小的陈珏汐老师带领三年级的小朋友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独龙江乡完小的学生,度过了愉快的45分钟音乐课。这是中国电信“异地在线课堂”落地独龙江乡后开展的第一次课堂连线。2017年以来,中国电信将怒江教育信息化作为全省试点,分别在泸水、福贡、兰坪3县市下达580万元的投资对义务教育阶段的150所学校、1591个班级的班班通进行建设。怒江分公司克服全州雨水多、地质灾害频发、美丽公路建设等多种困难,加紧、加快项目施工。截至2019年3月31日,全州共完成建设150所学校、1591个班级班班通建设,学校完成率100%,班级完成率100%。 在完成了上江和老窝两个乡镇所有学校班班通建设的基础上,中国电信将两个乡镇18所学校作为“1+N”互动教学试点,捐赠了“1+N”互动教学设备24套,利用“1+N”教学模式,实现“一校带多校”“一师多班”,支撑教学点开展“开足开齐课”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1+N”互动教学课堂使大山里的学生也能够随时、随地、随机进行学习,得到与城里孩子相同的教育,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紧随时代脉搏升级网络、责任为先提速降费、按需定制信息化服务……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在怒江这片有着特殊魅力的土地上,中国电信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与执着,奋力铺设一条高速信息路,并搭载了系列配套优质服务,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不懈努力。未来,中国电信将积极部署5G网络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为怒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快、更好、更丰富的信息化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