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季征)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组洪俊超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在太阳喷流的触发机制方面获得重要研究进展,首次发现一例喷流是由振荡磁爆破重联触发。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磁重联,直观上描述为相反方向磁力线相互靠近断开再重新连接的物理过程,是天体等离子体中磁能转化粒子动能、热能的特殊方式。研究者普遍认为,太阳大气中大小尺度的磁爆发性活动例如喷流、耀斑以及日冕物质抛射都与磁重联有关。磁重联的本质及磁重联与太阳活动的具体关系是太阳物理学家长期关注的研究目标。 研究人员观测到太阳喷流由微暗条爆发驱动,认为其爆发机制与触发一类大尺度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的机制是一致的,即著名的磁爆破机制。该机制要求在喷流源区微暗条上方,应当存在一个小尺度电流片(爆破重联发生处),联结着周围开场与包含微暗条的闭合场,磁爆破重联最终触发下方的微暗条爆发并形成喷流。通过对一例由双微暗条爆发共同导致的喷流事件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爆发前喷流源区上方,确实存在一表现为线状特征的小尺度电流片结构,从而确认了磁爆破机制,进一步发现该电流片存在特殊的演化是振荡磁重联直接的成像证据,这是首次发现太阳喷流由振荡爆破磁重联触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