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地处滇中南,区位优势突出,县域经济繁荣,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乐名邦”之美誉。全县国土面积721平方公里,杞麓湖嵌于坝区北部,境内海拔适中、植被繁茂、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土地肥沃、水利发达,植烟要素齐全协调,属“云烟之乡”核心区域,是红塔集团和四川中烟核心原料基地。 通海烤烟种植历史悠久,1914年试种开全省先河。改革开放后,通海作为“第一车间”发祥地,烤烟生产一度成为全国标杆,1984年至1997年连续14年获得“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县”荣誉;通海烟叶曾被美国烟草专家琼斯教授赞誉为世界一流。进入新世纪,通海县深刻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实施“围绕烤烟调结构、依托烤烟带产业”发展战略,烤烟与蔬菜、花卉平衡发展,形成“保护优先、以烟为主、协同并进、技术互鉴、优势互补”的产业时空布局。近年来,通海烤烟种植稳定在5万亩,收购烟叶14万担左右;烟农售烟收入2亿余元,户均2.2万元,助力9309户烟农和1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烟农增收、财税增长、企业增效达到良好平衡状态。产业贡献独占鳌头,发展态势行稳致远。 通海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抓烟就是抓发展”的认识,践行全心全意为烟农服务的理念。在育苗、烘烤、收购等环节全面推行专业化服务;在预整地、移栽、中耕、绿色防控、采收等环节全面实施“分户督导+联户互促制”。2005年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至今,累计投入行业资金1.53亿元,建成烟水、机耕路、烤房、农机具、育苗设施等项目9578件,高标准配套基本烟田12.29万亩,其中核心区8.93万亩、优质区3.36万亩。烟区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幅提升,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持续发力,广大烟区已成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典范。 “十三五”以来,通海烤烟生产以杞麓湖径流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为目标,以“市场、质量、绿色、生态、安全”为主线,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坚持轮作制度、实施清洁生产、开展绿色防控、推行低碳烘烤,创新超密集装烟烘烤技术,凸显水肥调控强、田间成熟好、烘烤水平高等传统优势,再现鼎盛时期完美烟叶品质,备受市场青睐。 通海烟叶,历史积淀厚重,基因传承优良。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通海县将应时顺势、笃志力行、扬长补短,再铸产业发展“通江达海”新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