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6月05日 星期三
第05版:开放云南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8版
2019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一条河,一个旅游品牌


论坛现场


参会者推介缅甸

    本报记者  王欢  冯雅昕/文  冯雅昕/图

    形容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未来的旅游,可以用哪3个词来表述?

    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的旅游从业者和观察者琢磨多时,重点聚焦在“行动、体验、伙伴关系”。

    5月28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举行的2019湄公河旅游论坛上,围绕“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和脱贫的驱动力”的主题,各国旅游主管部门高官和中国相关地方旅游主管部门、中外旅游企业代表一起回望、规划GMS文化旅游发展。

    在论坛的前一天,第43次GMS经济合作机制旅游工作组会议在大理举行。GMS旅游工作组会议自1994年启动以来,得到了区域内各国的积极响应,把一江之上6国的“旅游+”和“+旅游”的发展像纽带一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行动创造了可能

    参加论坛的业内人士强调,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强化内部客源互动、向区域外推介和宣传、在国际上唱响同一品牌的关键是行动,而行动的最重要因素是人。

    亚洲开发银行专家史蒂芬·施奇帕尼说:“我们需要将旅游业打造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首先我们的关注点是人力资源。人,是发展和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人,才能够向旅游者提供非常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人员流动非常频繁,基于这样的基础,旅游的发展需要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通力合作,大家都行动起来,才能形成包容性发展。

    湄公河旅游协调办公室执行主任晏子认为,云南正在打造的智慧旅游就是行动创造可能的例子。“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决策管理、所有参与涉旅行业的行动,只有大家一起发挥作用,才可能实现智慧旅游的效能。”

    “选择题”拓宽边界

    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旅游业已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同时,发展旅游业对文化传承和保护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旅游+”,为越来越“挑剔”的游客扩充了旅游体验这道“选择题”的选项。

    大理旅游集团董事长马金钟介绍,大理州一方面推进“旅游+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00余个,带动农户4.5万户从事休闲旅游业。另一方面,抓牢“旅游+民间传统工艺”,把工艺创作变成了旅游体验。有“云南省淘宝村”之称的鹤庆县新华村通过挖掘民族传统手工艺,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发展民族旅游产品的商家有700多户,增加就业3000余人,实现年销售额1亿多元。

    大理市喜洲镇喜林苑民宿创始人布莱恩·林登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34年的“中国通”,见证了中国游客旅游体验理念转变的历史。他说,中国的旅游市场现在越来越变成一个由文化体验来驱动的消费市场。许多对文化充满好奇心的国内外游客更愿意乘坐高铁出行,近距离地与同行的游客、当地的百姓等各种人互动。

    “这是我们新建的温泉,这是我们的飞拉达项目,这是老村长客栈,这是溶洞厕所……”大理漾濞苍山石门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吉小冬说,赢得年轻的消费群体,才能够赢得未来的旅游市场,因此,景区的项目设计重点关注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旅游需求。“今年春节,石门关的网红厕所成为微博热搜的第一名,点击量突破846万人次。”

    当然,“流量”可能是暂时的,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王道”。石门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请科研机构编制了石门关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报告,形成了20万字的一手资料,对整个苍山西坡的普查中发现了14种苍山《植物志》里没有的植物,同时还发现了苍山西坡的水田里有很多红瘰疣螈。“在旅游开发中更好地构建生物多样性,建立一个真正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应该努力和探索的方向。”吉小冬坚定地说。

    论坛上,缅甸代表带来了社区旅游方案。社区导向型旅游业有个性,也很绿色,比如自行车骑行、烹饪课程等,可以让游客较低成本地真正融入当地文化,实现生活化的低碳旅游。

    好伙伴共创未来

    2018年,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双向互访人数达到4538万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长7.6%,其中泰国在2018年接待中国游客超过1040万人次,越南超过了780万人次,柬埔寨超过了202万人次。

    前不久,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提出“中国愿同各国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为促进亚洲经济发展、增进亚洲人民友谊贡献更大力量”。而此次在大理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工作组会议、湄公河旅游论坛就是落实这一计划的具体举措。

    据介绍,云南省参加了多次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工作组会议,与次区域各国在建立机制、宣传促销、产品开发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各国相关省市签订了发展备忘录,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电影节等活动有效促进了云南省与各国间的人文交流。

    除此之外,5月下旬,在昆明举办的云南国际智慧旅游大会和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吸引了包括大湄公河次区域5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围绕区域合作的话题大家发布了昆明倡议。

    去年,泰国旅游与体育部举办了上届湄公河旅游论坛。而明年,这个接力棒将传递至缅甸。湄公河旅游协调办公室执行主任晏子说:“希望6个国家就是一个大旅游目的地,开放旅游市场,创造国与国之间相对的市场平衡、游客平衡、机会平衡,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声音

    从GMS机制构建以来,旅游就是GMS合作发展的先锋领域,也是开展合作最好、进展最快的重要领域之一。澜湄旅游合作的深化,离不开各国达成共识,共同努力,相向而行,共同打响同一旅游品牌。

    GMS机制建立以来,云南积极参与旅游合作机制构建、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产品及市场开发,并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国相关省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签订了多个合作协议及备忘录。

    2017年12月,云南在缅甸举办了“中缅旅游文化官方路演”系列活动;2018年12月,开展了中老缅泰4国环线自驾调研活动;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举办“跨境旅游合作论坛”。同时,云南正在积极试点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推进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黄金四角旅游圈、中老缅泰4国黄金旅游线建设等。

    进一步为澜湄各国的合作与交流提供新的内容与形式,是当前各国的共同愿望。为此,云南积极探索澜湄流域文化旅游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与共享发展的新内容、新形式与新机制。建议以澜湄自驾旅游线路打造为重点,推动区域国际自驾线路品牌落地。构建以澜湄6国旅游城镇为主体的“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机制。以大数据平台建设为依托,加快提升澜湄旅游智慧化发展水平。

    ——省旅游规划研究院 杨晓

    云南与湄公河流域国家一江相连,作为中国参与GMS合作的前沿和主体省份,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合作,携手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促进文化传承发展。

    云南在保护生态和传承文化方面的一些做法,受到了各方关注。保护生态方面,实行自然保护区的“一区一法”,出台《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开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先河。先行先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率先成立世界遗产管委会,严格保护“三江并流”、南方喀斯特之石林、澄江化石地等世界遗产资源。

    同时,云南在文化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探索以旅游发展反哺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建立以民族文化原真性保护为核心的体系。2019年3月,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与意大利朗格罗埃洛和蒙菲拉托葡萄园景观协会签订协议,推动哈尼梯田保护和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在澜湄旅游合作中,希望云南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增进生态、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互学互鉴,为澜湄旅游品牌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省旅游规划设计协会 万海波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