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锐 肉眼看不到它,即使在显微镜下也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但这种身长不到1毫米、叫做“松材线虫”的物种却十分凶悍,参天的松树一旦染病最快40天左右就死亡,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3至5年就可造成大片松林死亡。目前,松材线虫病还无药可医,被称为“松树癌症”。国际上将松材线虫病列为最具危险性和毁灭性的林业有害生物,我国亦将其列为14种重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头号杀手”。 不幸的是,2018年5月,我省水富市在开展年度松材线虫病集中普查中发现枯死松树,第一时间取样送检后,确认水富市向家坝镇和两碗镇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总发生面积达439.5亩,其中向家坝镇388.5亩、两碗镇51亩,经省市专家组初步确定为自然传播导致染疫。 疫情就是命令,从省委、省政府,省林业和草原局到昭通市再到水富市,松材线虫疫病牵动着各级干部群众的心。一时间,从组织协调、机制队伍建设到资金投入、管理措施,有效处置疫情的“路线图”“时间表”及时下达,人力、物力、财力向疫区迅速聚集。寂静的山林里,一场没有硝烟、与松材线虫争夺松林的艰苦战斗打响了。 疫情突袭 坚决处置刻不容缓 2018年的初夏,坐落在金沙江边的水富市平静祥和,谁也没想到有“松树癌症”之称的松材线虫病正悄然袭击郁郁山峦中的松树。 这年5月,水富市和往年一样,开展年度松材线虫病集中普查。青翠的山林里,几株枯死的松树引起普查人员的警觉。第一时间取样,分两批次将62份检样品送到昭通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验中心进行检测。5月21日检测结果表明有3棵树的样本中发现松材线虫,据此确认水富市向家坝镇、两碗镇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涉及林地面积183亩。在随后的全面普查和松科植物资源调查中,又发现部分枯死松树,6月20日经取样检测鉴定,确认有5个样本含松材线虫,涉及水富市向家坝镇,发生面积256.5亩。加上之前确定的3个疫情点,此次水富市松材线虫病总发生面积增至439.5亩,其中向家坝镇388.5亩、两碗镇51亩。 松树并不多的水富何以染病? 省市专家组实地踏勘后,初步确定是江对岸四川省宜宾市疫区通过天牛迁飞自然传播导致染疫。以适生范围广、寄主种类多、致病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危害猝不及防著称的松材线虫病,将会以怎样的速度和方式传播难以预见,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水富市处置不力,那么整个昭通的230多万亩松树、滇中以至全省1.4亿亩松树将受到难以想象的威胁,云南几十年的造林成果或将毁于一旦。 后果难以想象,处置必须坚决有力。 省委、省政府和省林草局高度重视,要求调动一切力量迅速除治。省林草局党组,昭通市、水富市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站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长江流域经济带安全和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高度,深刻认识除治松材线虫病、防止其蔓延成灾的重大意义,积极行动,对迅速、坚决、彻底扑灭松材线虫病疫情进行全面部署。 火速应急处置。 2018年5月21日,水富市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 5月23日,省林草局派出的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水富市核实疫情并指导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省林草局党组专门听取汇报,对疫情处置作了专门的安排部署。 5月25日,省林草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将松材线虫病疫情上报国家林草局,省、市、县先后启动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Ⅱ级响应,及时将松材线虫病疫情向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以及四川、贵州、广西3个省(区)林业和草原局通报。 5月26日,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在水富市召开云南省除治水富市松材线虫病工作会议,省林草局对处置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6月12日,省林草局组织与川、黔、桂、藏接壤的昭通、曲靖、文山等7个州市林业局领导召开松材线虫病防控会议,对加强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6月22日,省市工作组到水富市召开“水富市松材线虫病处置工作推进会”,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形成疫情除治工作合力。 此后,省林草局多次派出工作组赴水富市指导制定预防除治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专家或相关部门的咨询、评审会,多方征求意见,对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2018年9月13日,省林草局批复同意《云南省水富市松材线虫病预防除治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分两个阶段组织实施水富市松材线虫病预防除治工作,确保实现3年内拔除松材线虫病疫区。 昭通市则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松材线虫病集中普查,修订《昭通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提出全市防控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规范、指导全市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以昭阳、鲁甸、巧家、彝良、永善、镇雄、盐津、绥江为重点预防区,大关、威信两县为一般预防区,水富为除治区,开展全覆盖监测。针对昭通市周边已被四川省宜宾市疫区包围的严峻形势,要求绥江、盐津、彝良、威信等与疫区毗邻区域有针对性地再次进行专项调查和严密监测,严防松材线虫病传入。 攻坚克难 探索除治疫情新经验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林草局等疫情处置部门步调一致,上下联动,参与除治的干部职工翻山越岭、昼夜奋战,夺取了有效除治水富市松材线虫病的阶段性胜利。 松材线虫个体不到1毫米,处置却极其艰难,棘手的难题不断冒出。但各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不乱方寸,坚持把有序有效贯穿始终,扭住关键,坚决除治的决心和信心从未动摇。 万事开头难,从抓组织领导和资金筹措,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入手,水富市及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指挥长、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松材线虫病预防除治工作指挥部,并对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了细化,明确了除治工作路线图,列出了任务清单。多方筹措除治经费,积极争取筹措到位前期资金2196.75万元,为有效除治提供了资金保障。 如何规范有效除治松材线虫病,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围绕所有工序100%做到位,没有任何漏洞,水富市松材线虫病除治在踏实、细致中推进。 除治疫情,概括起来就是砍伐、清理、处置疫木,但保证采伐的疫树及其剩余物完全彻底清理干净进行无害化处理,并非易事。在伐木、打枝、断筒、剩余物收集处理、伐桩处理、集材、转运、装车、再转运、粉碎的各个环节中,只要哪个环节有一点疏漏,确保疫情不扩散蔓延的除治目标就将前功尽弃。 必须有严密规范的办法制度、严格有序的工作要求,才能保证除“恶”务尽,不留丝毫隐患。参与除治的干部职工、科技人员不分白天黑夜,加紧制定《水富市松材线虫病疫木管理办法》《水富市松材线虫病预防除治工作镇(街道)、村(社区)工作责任制度》等11项制度办法,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十五个精准”的除治总要求:宣传引导精准,各级责任落实精准,群众工作精准,安全作业精准,技术规范精准,监测预报精准,流动巡查精准,每日采伐任务下达精准,应伐尽伐精准,疫木编号登记精准,移交运输精准,站点抽查、巡查精准,卸车移交粉碎精准,安全利用精准,工作情况上报精准。规范从采伐、断筒、编号、集材、运输、清理、粉碎和焚烧登记每个环节的台账管理等,筑牢制度和标准保障,做到有章可循。 “提出要求并不难,难的是把‘精准要求’做到位,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在水富筑起云南拦截松材线虫病的屏障。”水富市副市长杨凯说。 4月的金沙江畔,碧绿的江水与火红的木棉花交相辉映,水富市除治松材线虫病初战告捷,除治成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此时,人们看到的是,具有水富特色的“十五个精准”工作法结出的累累果实。 宣传引导和群众工作“两个精准”做实了,疫区群众及作业人员懂得了疫木流失的危害,整个除治过程中,没有发生私藏、转移、倒卖疫木的违法行为,严格管控疫木外流的漏洞被牢牢堵死。“当然,在宣传引导的同时,保证群众利益也很关键。经过多方询价,市里制定了265元/立方米的补偿标准,疫木砍伐涉及的5个村554户农户,共得到补偿资金近200万元,群众积极支持砍伐疫木的事例举不胜举。”水富市林草局副局长王松涛欣慰地说。 说到补偿,云富街道办事处新安村九龙一组村民周茂虎说:“不砍不毁,疫病一棵传一棵,就不得了啦。但政府砍疫树,还给老百姓补偿,我家就得了16300多元补偿金,有了这些好政策,哪能不配合?”站在一旁的村民陈宗会、陈宗银接话说:“防了病害,老百姓又得了实惠,大家当然都很拥护。” 有了群众的支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采伐人员、清理人员、监管人员……每天上百人奋战在采伐现场,而作业现场有的处于密林深处,有的在高山陡坡,有的疫树甚至生长在悬崖边上,采伐作业环境十分复杂,安全如何保证?不折不扣将安全作业精准做到位,在历时几个月的除治中,全市共采伐松材线虫病疫木16850株,清理大于1厘米的剩余物63174捆,处理伐桩16850株,整个除治过程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伐桩高度不超过5厘米,且必须及时按规范处理;林区直径1厘米以上的松树枝条必须全部清理并作无害化处理。”“技术操作必须规范精准”的要求做得怎样?2019年4月16日,当省级专家组到实地查看后,验收通过了他们的工作。 “流动巡查精准、采伐任务下达精准、应伐尽伐精准、疫木编号登记精准、移交运输精准等几个精准,环环相扣,保证不留下任何监管死角。”负责现场监管的水富市林草局工程师白祖翠、张家贵感慨地说,“寒冬腊月,我们每天翻山越岭,从早到晚都在山里转,目的就是查看这一项项精准要求是否做到位。每天的采伐量是否按计划进行?哪个小片有多少棵,由谁具体负责,伐桩处理是否规范,每棵松树断成几筒,是否从头到尾一次编号登记……逐一核查,凡是不符合精准要求的都要返工,工作笔记都记了3大本。” 在集材点,哪辆车一次装载了多少、是哪个驾驶员、走的是哪条路线、什么时候出发等等都登记得清清楚楚。 在疫木粉碎点,“卸车移交粉碎精准”做到了极致。几点接收的疫木、有多少棵多少筒、当场清点登记签字的是谁;上午下午各粉碎了多少,谁具体负责都有签字确认。负责现场监督的冯学元说:“这样才能保证一筒疫木、一根树枝、一只松材线虫都不流出疫区。” 严密的制度,艰辛的付出,云南夺取了除治松材线虫病的阶段性胜利。 形势严峻 疫病防控只有进行时 经过一年的艰苦除治,水富市松材线虫病第一阶段除治工作胜利完成,并通过省级验收,亲历的人们总算舒了一口气,但对于这些长期与林业有害生物打交道的人来说,悬着的心并没有放下,“我省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是他们的共同判断。 从目前情况看,水富市松材线虫病除治虽然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但将要展开的二期除治工作面广量大、任务更艰巨,能否巩固一期除治成果,高质量完成二期除治任务又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从全国的情况看,自从1982年松材线虫病首次在南京中山陵被发现至今的30多年间,松材线虫病疫区已扩散至辽宁、江苏、浙江等18个省区的588个县(市、区),松材线虫病发生呈井喷态势,发生面积达974万亩。目前,与我省接壤的四川、贵州、广西3省区共有64个疫区,对我省形成包围之势,松材线虫病入侵风险剧增。 我省是松林大省,有松林面积1.4亿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1/3,占全国松林面积的1/6。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都是松材线虫适生区,很容易感染蔓延。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路网四通八达,人流、物流往来日益频繁,由人为造成的松材线虫疫病的传播更是防不胜防,松材线虫病的传播蔓延风险进一步加剧。 水富市松材线虫病的成功处置,既为我们提供了松材线虫病的除治经验,也敲响了要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防控的警钟。 加强全省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业内人士说,首先还是要抓好防控责任的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和林业部门“双线”责任制,保证各级政府防治责任和资金投入保障落实。其次,松材线虫病眼下还无药可医,一旦染病只有砍伐,损失巨大,因此,预防就显得更加重要。抓实监测预警,做到监测全面、预警及时、预报准确,我们才能牢牢掌握防控的主动权。再就是,要强化检疫、执法,堵死人为传播途径。管理好传播源头、传播途径和易感寄主;在松木及其制品的调运中,加强产地检疫,规范调动检疫,强化检疫复检,有效严防松材线虫疫病的入侵和传播,永葆云岭大地亿亩松林郁郁葱葱。 新闻助读 松材线虫病的 传播方式 自然传播。通过携带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松墨天牛,每年4月到10月的羽化期,自然迁飞至健康松树,松材线虫通过天牛取食从伤口进入到松树体内进行传播。 人为传播。带有松材线虫的松木、松木半成品、成品等通过物流传播到非疫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