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6月14日 星期五
第12版:观点·视点·监督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19年06月14日 星期五
垃圾分类应成为惠民工程

    张全林

    实行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

    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面临分类投放准确率不高、垃圾分类部门协同力度不大、分类收运体系不完善、混收混运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等难题。据媒体报道,即使在一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也做得并不到位。比如,居民虽然做了分类,但收垃圾的保洁员没把好关,或者垃圾清运公司把分好类的垃圾又混合了,这样就前功尽弃,令居民对垃圾分类丧失热情。

    垃圾分类的公共服务属性很强,完全依靠市场调控与个人道德推动不太现实,只有与居民切身利益相挂钩才会更有驱动力,比如探索建立垃圾分类奖惩机制,采取“垃圾换购”的激励措施,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积分卡,只要分类正确、定时投放,就可获得积分,可到社区换取小礼品、话费等。社区管理部门还应对生活垃圾投放情况进行常态化的检查抽查,开展“绿色门户”评比挂牌活动,对能做到把干湿垃圾分开投放的家庭给予奖励,以加快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逐渐加大公共投入,实现“科技代替人力”“机器代替人体”,垃圾分类才能行稳致远。如“刷脸倒垃圾”技术成为垃圾分类责任精确化的有力支撑,居民在扔垃圾时,智能设备能识别垃圾袋的类别,使“垃圾有主”,让没有分类或分类错误的垃圾主人领责没商量,无疑会帮助居民强化垃圾分类意识。

    通过应用绿色科技,就算回收价值较低的餐厨垃圾、残羹剩饭,也可以就地转化为工业油料和农业肥料。所以,许多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而成为宝贝的前提是按标准合理分类。

    垃圾分类是惠民工程,从各地的实践看,建立“垃圾银行”,采用积分入户、礼品兑换、物质奖励等措施,让居民从丢垃圾者变为卖垃圾者,从中得到实惠而不是增加负担,这更能促使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最终破解垃圾围城现象。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