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农产品难卖问题,我们县经过多方探索认为,凭借电子商务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少人力、物力成本,决定把电子商务作为群众增加收入、创业就业和助推脱贫攻坚的新举措。”谈起电子商务,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一锐打开了话匣子。 为搭建宁洱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宁洱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定点帮扶干部和青年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等优势,聘请宝武集团定点帮扶干部王玉春担任顾问,还选拔了3名优秀大学生村官负责宁洱农村电子商务孵化运营中心工作,成功地打造出功能齐全,集专业化、便利化和信息化为一体的宁洱县农村电商孵化运营中心。 “我们县普洱茶、小粒咖啡等生态农特产品发展很好,但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制约,大多处于有产品没销路、没价格、没品牌的尴尬困境,这个小平台成立后真的起到了大作用,我们尝到了电子商务的甜头。”李一锐说道,“原来没人要的佛手瓜,通过电子商务每斤卖到了2.2元;2000余吨的香橼3天时间内抢购一空;普洱勐野江农业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采取‘电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572户208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小雀辣、青菜、油辣,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通过这个小平台,该县充分带动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电子商务,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同时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并已培训2000余人次。目前全县从事电子商务的经营主体达百余户,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1户、交易额超过300万元的企业2户,全县各经营主体依托电商平台年销售总额突破2000万元。 本报记者 马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