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文 廖运 宋世晶 刘思奇 这是一方创造“小舍姑”神奇的沃土,北回归线横贯全境,低纬高原湿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阳光、云彩在“和谐美丽”红土地上投下变幻无穷的光和影,延展出烟草人多彩的金叶梦。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宜烟耕地面积达700多万亩,被誉为“东方的津巴布韦”,是“云南黄金走廊”生态特色烟区。烤烟产业是文山州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新烟区开发以来,文山州接续“小舍姑”的荣光,充分把握生态自然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绿色生态、节能环保、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烟区形成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书写了一幅烤烟产业和其他产业和谐共处,和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和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谐共赢的“美丽乡村”大画卷。笔者将思绪定格在画卷中,走近砚山、丘北、广南烟区,近距离感受画卷里那些和美景象。 砚山烟区 满载荣誉而来 向高质量迈进 山势颇秀,其形如砚;千年古邑,烟叶披绿。 砚山烟区,这里有广袤富饶的沃野良田,是全国烤烟标准化示范县、“云南黄金走廊”生态特色烟区。 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进程中,砚山烟区树立了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一面旗帜,“小舍姑模式” 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115天完成2.4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创造了“平远速度”,成为全国新烟区建设的典范。自2005年以来,砚山烟区共投入烟草补贴资金5.91亿元,建成烟水工程1.85万件,配套各类农机设施3万件以上,铺设机耕路371.7公里,援建水源工程1件,建成卧式密集烤房6956座,开展土地整治3件,受益耕地面积45万亩以上,有效改善烟区生产设施条件,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近年实施烟叶减量压库宏观调控政策以来,砚山烟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烤烟生产计划向建档立卡户倾斜,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稳定核心烟区和促农增收工作,积极探索实践“一体三园”(与烤烟产业配套发展的一产“综合体”,配套产业升级发展的二产“工业园”,延伸产业服务链条的三产“融合园”,探索试验示范的“孵化园”),致力打造“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典范,近3年砚山烟区烟叶种植规模稳定在13万亩左右,实现烟农年均售烟收入5亿元左右,累计实现非烟产业增收3亿元以上,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重要产业支柱作用。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砚山烟区全面实施土壤保育、残膜回收、生物防治病虫害、清洁生产等绿色生产技术,有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提高产品安全性。深入开展烟草可持续发展项目(STP)整县推进试点和“2260”项目开发,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探索示范。 以品牌需求为导向,砚山烟区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品牌资源优势转化,共建成基地单元7个,已成为国内知名企业核心原料基地,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曾经,由联合国驻津巴布韦高级顾问及津巴布韦烟草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走进砚山烟区,4名世界烟草研究专家一边数着烟叶的片数一边发出惊叹声,激动地不断竖起大拇指称赞。 三十余载春华秋实,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列车上,围绕“做强砚山烟区”的发展定位,砚山烟草正以矫健的步伐朝着“率先进入全省烟草商业先进行列”的战略目标迈进。 丘北烟区 秉承资源优势 共享绿色发展 置身丘北烟区,你可以切身感受到“一弯清水,几曲迂回,绕田园而过,环青山而行,湖中荷莲竞放,水上白鹭齐飞,岸上金叶飘香”的心旷神怡。丘北烟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西北部,境内有国家级湿地公园——普者黑风景区,是“云南黄金走廊”生态特色烟区。 丘北烟叶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是极具代表性的绿色生态烟区。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禀赋,丘北烟区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两山论”贯彻到具体发展实践,积极探索烟叶绿色发展方式,先后承担“太阳能辅助热源烤房调制烟叶研究与推广应用”“国家局重点示范推广项目——蠋蝽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等10余个科技项目;建有全州唯一的烟蚜茧蜂扩繁基地、全州最大的绿色防控示范区;100%落实地膜回收,推广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烘烤776座,占年烘烤烟叶总量15%左右,为推动当地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丘北烟区特色鲜明,是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原料产区。早在1999年,丘北烟区就与BAT合作建立国际型烟叶生产基地,填补了云南烟叶出口的空白。深化工商合作,丘北烟区先后开展GAP项目研究示范推广、“2260”项目开发,切实把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产品优势,深受国际国内市场青睐,烤烟产业已成为丘北高原特色农业的一张响亮名片。当前,丘北烟区正围绕打造“普者黑、树皮”两个10万担核心原料基地,乘势入围“最具影响力烟区”。 丘北烟草责任在心,是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产业。新烟区开发以来,丘北烟草投入补贴资金3.95亿元,建成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21760件,受益基本耕地面积30万亩以上;建成红旗水库引水工程,解决了全县8.926万人日常用水和6.4万亩耕地灌溉用水。近5年来,丘北烤烟规模稳定在11万亩30万担左右,每年实现烟农售烟收入4亿元以上;发挥产业优势,帮扶1124户建档立卡户脱贫摘帽,成为丘北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 天赐神韵,乘势而上。丘北烟区始终秉持绿色发展之道,充分发挥烟区贯彻新发展理念、共享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的影响力,在“做亮丘北烟区”进程中强势突围。 广南烟区 发挥产业优势 服务脱贫大局 有个地方,是“句町故地”,是“世外桃源”,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目之所至皆风景,行之所处皆为乡,这就是原生态健康生活目的地“天之广·云之南”——广南。在这里,耕耘阡陌的绿色烟区,在自然画卷的景深处应和大美自然的静默;碧波荡漾的油润烟叶,在远山近水的相融处装点壮家田园的神韵;勤劳善良的质朴烟农,在烟草产业的健康发展下感受增收致富的喜悦。 这里,是“云南黄金走廊”生态特色烟区。处于北纬23°29'至24°48'间的广南,横亘而过“云南黄金走廊”核心区域,是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享受着天然环境带来的优质生态,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特别是丰富的光热资源成就了广南烟区的独特魅力,受到国内市场的广泛青睐,成为全国多家知名企业的核心原料产区。 这里,是工业企业原料需求旺盛的潜力烟区。广南县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和80万人口红利,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全县规划核心烟区15万亩,3年内完成土地流转稳定核心烟区,年生产规模18万担左右,持久保障市场稳定供给。依托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积极改善烟区生产条件,2005年以来,投入资金3.02亿元建成各类烟叶基础设施项目2万余件,打牢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设施基础。 这里,烤烟产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烟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烤烟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13—2018年,全县累计实现烟农售烟收入13.96亿元,广南烤烟产业支柱地位不可替代,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力支撑了烟区农民增收致富。 这里,有为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而贡献的烟草力量。主动服从服务于脱贫攻坚大局,积极发挥烟草产业优势,实行种植计划指标、技术服务保障、政策扶持“三倾斜”,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通过烤烟产业每年直接推动300户近1000人脱贫,间接带动近200户近500人稳步脱贫,有力推动和巩固脱贫成果,努力为地方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做出更大贡献。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历经数千年时光淬炼,今天的广南烟区,大有可为。 手 记 近年来,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聚焦新发展理念,聚力高质量发展,紧扣“烟叶兴、烟区美、烟农富”主题,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扶贫攻坚、打好绿色发展“三张牌”,突出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主线,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绿色生态、节能环保、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现代烟叶生产方式,推动烟叶产区形成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烟叶生产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文山烟区延续“小舍姑”荣光,承载梦想,将烤烟产业和服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统一起来,续写“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壮美篇章,绘就“生态美、产业兴、农民笑”的和美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