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第12版:云之美·文史哲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红色地标:理想信念铸丰碑
——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巡礼


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查尼皮村


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2018年10月12日,出席纪念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90周年座谈会的与会人员在重温入党誓词

    □  王亚丁 辛锋 邱际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已经发展到6万多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只剩下了1万多党员。1928年10月13日,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严峻形势下,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蒙自查尼皮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边疆多民族地区高高举起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旗帜,正如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这次代表大会为中共云南地方组织进一步开展革命斗争作出了重要部署,展现了云南人民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铸起了云南人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历史丰碑。

    闪烁历史光芒的重要会议

    为了适应大革命失败后严酷的斗争形势,1927年底,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决定把工作重心从昆明转移到滇越铁路及沿线工矿、全省各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组织领导形式多样的群众武装斗争。1928年初,云南省政府发布清党密令,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当时,云南被捕的革命同志有300余人,被杀害和失踪的达120人以上。昆明地区的工会、农协、妇协、学联几乎全部被迫停止活动,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昆明的工作完全转入地下。云南共产党人和革命分子面临着异常严峻的斗争形势。

    1928年2月,省临委书记王德三、临委委员李子固先后去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这时,中共云南省特委书记赵祚传被捕,特委成员吴少默在滇南巡视指导,特委机关仅剩吴澄一人主持。斗争形势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建设。10月13日,中共云南省特委根据5月《中央致云南省临委信》中要求中共云南省临委召开一次扩大会议,产生5人至7人的临时省委的指示,在蒙自查尼皮李开文家的茅屋中,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了要建设一个有战斗力的中共云南地方组织的任务,确定了今后的斗争方针和策略。这次代表大会,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也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唯一的一次党代表大会,在中共云南地方组织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查尼皮,彝语意为状似人嘴的石岩,是一个苗族、彝族、汉族杂居的偏僻小山村,当时只有13户人家。在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而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地处边疆的云南却在这个小山村里召开了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这里面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机遇呢?

    1982年,中共云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后,在广大党史工作者艰辛地征集资料的过程中,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次党代表大会之所以选择在查尼皮召开,并非偶然。1927年底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工作重心转移后,迤南地区特别是蒙自成为中共云南地方组织活动的重点地区,中共云南地方组织负责人和一大批共产党员经常在迤南特别是蒙自开展革命活动。蒙自已经建立中共迤南区委,负责领导蒙自、个旧、石屏、马关等县和个旧矿山、滇越铁路等地党的工作,蒙自县委、个旧和石屏临时县委等也相继成立。中共蒙自县委建立了迷拉地车站党支部,中共党员王任初隐蔽在车站铁路警察分局担任分局长,可以安全接应从滇越铁路来的代表。党在查尼皮的工作开展得早,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查尼皮已经成为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开展重要革命活动的据点。蒙自县委委员黄明俊1928年5月到查尼皮以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短短几个月就发展80多名中共党员、800名农协会员,建立了20个党支部、10余个农协会。1928年9月,党组织组建了一支拥有30余人枪的查尼皮游击队,为会议提供了安全保障。查尼皮地处蒙自、屏边、文山交界的深山密林中,距蒙自县城25公里,较为偏僻和隐蔽,在这里开会不易被国民党反动派察觉。同时,查尼皮距滇越铁路迷拉地(芷村)车站7.5公里,交通便利,方便代表往来。

    历史就这样选择了查尼皮,查尼皮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云南历史中的一个红色地标。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后,云南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武装斗争一浪高过一浪,早期革命斗争出现了波澜壮阔的新局面。在查尼皮参加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们,英勇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吴澄、李鑫、杜涛、戴德明、张舫5位代表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不朽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前仆后继,顽强奋斗,终于迎来了云南的解放。

    激活融入历史的红色基因

    李开文是查尼皮村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担任过中共蒙自县委委员,是一个从农民成长为迤南区临委候补委员的彝族兄弟。在他家简陋的茅屋中,一张木桌、几条木板凳、一个火塘、一盏小马灯便是会场的全部设施。1930年中共云南地方组织遭到破坏时,这所小茅屋也被大火焚毁。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的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先后进行了5次较大的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

    持续接力的修缮建设。1991年6月,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之际,蒙自县投入资金,初步恢复了那间开会的小茅屋。随后,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到1993年对会址进行的首次全面修复完毕后,6月28日举行了有省、州、县、镇党政代表及人民群众1000多人参加的修缮落成揭幕典礼,正式对外开放。此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又先后四次对会址进行提升改造。为了充实会址展陈内容,广大党史工作者北上北京、南下广州,在各地档案馆埋头查阅档案,在广大城乡走访革命者的后代和知情人,使历史的面貌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还原和再现。目前,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已经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革命纪念地。蒙自市成立了市文旅局历史文化景区管理中心,安排专职讲解员和管理员,加强对会址的宣传和管理工作。曾经目睹过革命先烈英勇牺牲的李开文的儿子李保柱,承担起了看护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的工作,他经常向参观者讲述查尼皮的精彩故事。

    红色地标的保护利用。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1991年1月被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列为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示范点,2011年6月被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命名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2年7月被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命名为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2014年7月被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命名为红河州革命遗址,2017年2月被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中国红色旅游发展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红色地标”。

    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通过建、管、用融合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大力宣传红色历史文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先后拍摄了《丰碑永铸查尼皮》《光荣的查尼皮》电视专题片,排演了舞台剧《不忘初心查尼皮》。2018年,反映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红河州第一个党组织创始人杜涛烈士事迹的短片电影《杜涛》搬上屏幕。各级党史部门编纂出版《中共云南省红河地下党早期革命活动》《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史料》《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宣传册》《红色史迹——红河州革命遗址》《烽火查尼皮》等专著。

    更加重视宝贵精神财富。各级党委十分珍视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凝聚的宝贵精神财富,广泛开展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2018年10月12日,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红河州委共同举行了纪念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90周年座谈会,强调要让这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从1993年全面修复对外开放至今,前来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参观学习的省、州、市(县)等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已经突破百万人次。芷村镇党委、镇政府提出建设“林果乡村·生态家园”,对查尼皮进行重点示范打造,将红色历史文化融入红色旅游,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致富。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昔日偏僻的山村查尼皮,在对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进行的恢复、修复和提升扩建等进程中,1991年修通砂石公路,1993年修通柏油路,2017年蒙文砚高速公路通车。在红河州委州、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蒙自市和芷村镇大力发展优质林果产业,实现一村一寨一特色、一乡一镇一品牌、一带一线一风景,正奋力绘就新时代查尼皮的新图景。

    纪念是为了不忘却,牢记是为了不懈怠。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不断重温我们党的伟大历史,就是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考察调研,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所指出的那样:“当年革命十分艰难,也可能不成功,但人们心中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就一定会前赴后继,哪怕当时不成功,将来也必然成功!这个理想信念我们一定要有,要把这个火烧得旺旺的。”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红河州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图片提供:红河州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