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6月25日 星期二
第06版:专 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8版
2019年06月25日 星期二
希望在绿色烟地里奔腾
——文山州局(公司)推动土地流转促进烟农增收

    李水平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围绕“烟叶、烟区、烟农”三大关键词,扎实推进土地流转、烟叶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促农增收等工作,主动服从服务全州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一幅幅“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秀美新画卷在广袤烟区徐徐染色铺绘。

    推动土地流转,稳定核心烟区

    土地是农业的根基,根基不稳,烤烟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

    “深入推进土地流转,稳定烟区是巩固烤烟产业优势地位的根本措施,是发挥产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李光林在2018年4月调研文山时表示。

    然而,实施土地流转,没有现成的路走,也不能坐等其它地方的成功经验。文山州局(公司)立足先试先行,及时成立了现代烟草农业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土地流转工作,走访云南红塔银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等第三方单位,沟通磋商土地流转贷款和烤烟后续配套产业,高位推动烟区土地流转。

    在没有任何模式可以借鉴、没有更多资本投入的情况下,麻栗坡县2018年率先打造了全州示范样本,成功签订土地流转合同3410份,签订土地流转面积29154亩,为盘活流转的土地资源,麻栗坡县政府与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达成1万亩核心烟区油菜基地的战略合作协议,形成“职业烟农+油菜(花、菜、油、蜜、肥)+红色旅游”多产业配套发展的模式。

    今年,在大坪镇的油菜籽集中收购现场,经过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现场验收、公开过磅,按照惠农烤烟专业合作社与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签订的5元每公斤的保护价收购协议,将油菜籽种植村民的油菜籽全部收购,并现场进行现金支付,切实让油菜籽种植村民吃下发展油菜籽种植产业不愁销路的“定心丸”,增加了他们对种植烤烟、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仅2018年冬闲地发展油菜产业户均增收就达1万余元,为核心烟区“烤烟+油菜”产业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麻栗坡县探索的模式,仅是文山烟区推进土地流转稳定核心烟区的一个缩影。砚山县在积极探索商业贷款支持下,以平远镇木瓜铺合作社为流转主体的“村委会+合作社+烟农”土地流转模式,争取到云南红塔银行“香聚贷”免抵押贷款支持,打通了土地流转资金通道;西畴县发扬“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的“西畴精神”,引入天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探索以合作社为流转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烟药轮作流转经营模式。

    经过1年的实践探索,文山烟区土地流转已初步形成“33568”的土地流转工作思路,立足“行政规划引领、烟区发展定位、市场需求导向、土地资源优势和烟农素质经验”五个要素,高标准规划烟区80.61万亩,其中核心烟区70.03万亩,优质烟区9.52万亩,适宜烟区1.06万亩,为烟区实施土地流转划定了路线图,确保为工业提供品质上乘、特色彰显、质量稳定的高端优质原料。

    俯看烟区,丛峰披绿,春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待金秋,烟农“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的丰收可期。

    立足核心烟区,助力多元增收

    促农增收,只靠烟草“单打独斗”无法长期奏效,只有立足核心烟区,聚焦多元辅业,探索烟区农业发展新模式,从产品到产业再到产品链的“跨越”,才能让这条致富路越来越多彩、越走越宽广。

    砚山县地势相对平坦、土地面积较为广阔,对积极推动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稳步推进烟农增收,有着绝对的优势。依托资源优势,自2018年起,按照隔年轮作进行规划,在烤烟采烤中后期,引入与烟草相生互补的高效作物规划种植。砚山县大新烤烟合作社引进蔬菜种植公司,与烟农一同建设了2000亩蔬菜示范基地,种植蚕豆、小麦等农作物,合作社和烟草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统一规划蔬菜种植的种类,蔬菜公司提供销售渠道,通过此次招商,既保证了烟农持续增收,又拓宽了就业渠道。

    据悉,自开展土地规划连片工作以来,由于生产成本降低,加之生产技术落实到位,砚山县平远镇烟农户均种烟收入从2017年的52276.4元上升到2018年的66847.89元,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地租、非烟农产品种植、在蔬菜公司打工等又持续实现收入叠加,也能为烟农带来三四万元的增收。

    近年来,文山州局(公司)充分利用整合现有烟草设施、基本烟田等生产要素,发展多元增收产业,开辟烟农增收新途径,积极探索实践“一体三园”(与烤烟产业配套发展的一产“综合体”,配套产业升级发展的二产“工业园”,延伸产业服务链条的三产“融合园”,探索试验示范的“孵化园”),构建“以烟为主、多产业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良好发展格局。

    砚山县木瓜铺烤烟合作社积极探索种桑养蚕、有机肥生产、生物质燃料生产、养殖业等多元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合作社造血功能,增加烟农收入。养猪厂采取“烟农+合作社”的模式,现已投入生产,目前共有母猪60余头,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后,可养殖500头母猪,年产8000头仔猪,预计年产值400万元;采取“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建设生物质颗粒燃料厂,预计年产量2万吨;采取“政府+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设有机肥厂,预计年产1万吨;成立桑蚕产业发展公司,建设 3000亩桑树基地,为586户农户增加土地流转收入300万元,到蚕桑基地打工增加务工收入150万元。各厂全面投入生产经营后,将成为集原料、生产、回收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济循环链,带动当地农户在本地务工增收,形成工农互促的良性发展。

    金叶飘香处,绽放“幸福花”,按照“自主品牌、自建渠道”的工作思路,文山州局(公司)抓住全省“云香庄园”品牌建设机遇,筛选培育了麻栗坡县“云香老山菜油”、广南县“云香庄园八宝贡米”、丘北县“云香庄园丘北辣椒”、砚山县“云香庄园高级小粒花生油”“云香印象纯天然100%蚕丝被”、马关县“云香庄园马关草果”“云香庄园石斛花红茶”等一系列“云香庄园”烟农增收产品系列品牌,并已纳入“云香大理商城”销售平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行走在广袤的文山烟区,“一片烟叶”托起配套产业大发展,促农增收的美丽故事俯拾皆是,在文山州局(公司)的引导下,广大烟农正在栽烟致富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实现烟农增收,服务乡村振兴

    烤烟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牵系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局。

    文山州局(公司)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烟草产业链整合延伸,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把烤烟产业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产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与全州同步实现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新型职业化烟农队伍进一步扩大,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进一步夯实。推动职业烟农培育,引导适度规模种植,共同创造种烟致富的美好生活,推动种烟规模化发展壮大,烟农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促进种烟效益有效增长。

    ——烟田基础设施和水源工程建设稳步实施,乡村振兴设施基础进一步夯实。建设烟水基础工程60085件,受益耕地面积119.75万亩,烟叶基础设施配套更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水源工程建设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逐步发挥社会效益,深刻改变了烟区的基础条件。

    ——先进的生产技术助力烟叶生产,乡村振兴动力之源进一步夯实。切实加大农用机械和实用工具引改进、推广、研发力度,砚山县局(分公司)开展的“烤烟计数打塘机研发”创新型QC课题,在全省烟草商业第五届改善创新成果评审发布会上获奖并推荐至行业参评,通过集成整地、理墒、打塘、覆土等多个环节的轻便适宜山区、半山区使用的设施装备和实用工具,不断降低烟农劳动强度,提升规模化种植水平和机械作业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绿色烟叶生产技术大力推广和实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进一步夯实。构建“生物防治为重点、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烟草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积极推进绿色防控、农药监测、化肥农药减施、废旧地膜回收、生物质能源烘烤、烟草STP等绿色生产技术……通过一系列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大美烟区成为乡村生态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希望在绿色烟地里奔腾,鼓了口袋,美了环境,乐了心情,文明了乡风。俯首农桑,变化悄然发生,田园如画,乡村皆景。文山烟区“烟+N”的发展模式必将在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农村就业、激发农村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弥补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真正把烟叶打造成农业强的典范、把烟区打造成农村美的典范、把烟农打造成农民富的典范。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