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艳鹏) 近日,36个传统农业系统列入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云南有5个传统农业系统入选该名单,其中包括腾冲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 槟榔江水牛是云南的六大名牛之一,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是以腾冲槟榔江水牛文化为核心,包含了完整的槟榔江水牛垂直演化过程。历史起源证明,精神、民俗、文化、产品开发、种源利用等各方面所形成的独特的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及文化体系,涵盖了汉族和傈僳族、傣族、回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对槟榔江水牛的驯养利用方式、民俗文化、传统文化体系,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 在槟榔江水牛长期的养殖驯化过程中,腾冲各族人民有意识地选择和保护适应能力强、疾病少、性情相对温和、易于调教、个体大、力气大、乳肉性能优的槟榔江水牛。20世纪70年代末,腾冲尚有槟榔江水牛5000余头,主要作役用,80年代后由于农村逐渐实行机械化耕作,逐渐被淘汰。至2000年,腾冲畜牧局发现了槟榔江水牛的产奶性能,开始组建核心群,槟榔江水牛的数量又开始增加。2008年10月22日,农业部公告(第1102号)对槟榔江水牛作为遗传资源予以确认,正式命名为“槟榔江水牛”,并进入国家重点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腾冲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遗产地位于腾冲市18个乡镇,水牛养殖主要分布于槟榔江河谷一带,目前共养殖有4000多头水牛。 目前,腾冲市已经形成了“种源基地+养殖基地+加工企业”的槟榔江水牛完整产业链,形成了“牛(粪)—沼(沼气能源、发电)—肥(沼液、渣制有机肥)—烟、茶、中药等作物”的循环经济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