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泳进 罗云芬 富宁县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曾是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长期的革命斗争在这里留下许多革命遗址遗迹。 云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20世纪30年代初,红七军主力北上后,留下的红二十一师继续在右江根据地坚持斗争。从1931年11月起,中共右江特委分批派出红二十一师副师长黄松坚等60名红军干部,秘密进入富宁县(时称富州)“七村九弄”地区,开辟了以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根据地覆盖滇黔桂3省28县,革命武装发展到8000余人,仅富宁县就先后有2600多名各族儿女投身革命队伍。这个根据地是云南省创立时间最早、坚持斗争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后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富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多次遭受国民党的残酷“围剿”,反动派在这里制造了“多曼”“洞楼”“太平”等多起骇人听闻的惨案,100多个村2000多户民房被烧毁,1万余人无家可归,7000多名群众被残酷杀害,303名红军指战员和赤卫队员牺牲,其中富宁籍的就有170余名。根据地军民在反“围剿”斗争中,取得了多次胜利,歼灭敌人3000余人,先后抗击敌人10万余人。根据地革命斗争坚持长达7年之久,为边区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 丰富的革命遗址遗迹 1997年,富宁被中央确定为土地革命时期全国一类革命老区;1999年和2008年,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先后批准确定富宁县为革命老区县、革命老区建设县。富宁革命纪念馆被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屯红军洞、阿用红色文化陈列室、那能和那耶红色文化广场被列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甘屯红军洞成为州级党史党性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谷留碉堡、龙所红军洞、甘邦红军洞、归朝“青年会”旧址、剥隘红色文化陈列室、里达“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指挥部”旧址等,均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加强红色基地保护利用 富宁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贯彻“加强管理、合理保护、有效利用”的原则,全力开展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 加大投入力度。1984年,经中央批准,建盖富宁革命纪念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为纪念馆题写馆名。2008年以来,共争取革命老区建设专项资金550万元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500万元,投入以谷拉为核心的革命老区建设,改善了谷拉甘屯、那花、那万、多立、那能甘邦片区、花甲那耶等一批革命老区村寨基础设施。2010年对全县76个革命历史遗址遗迹进行立碑挂牌保护,成为全州第一个对革命遗址遗迹进行立碑挂牌保护的县份。近年来,又投入资金对甘屯、龙所、甘邦的红军洞和太平惨案旧址、归朝“青年会”旧址、剥隘红色文化陈列室、里达“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指挥部”等遗址遗迹进行修缮、改造和提升。 强化制度建设和科学规划。富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富宁县红色文化陈列室管理办法》和《富宁县革命遗址碑牌保护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了保护措施和责任单位,使革命遗迹遗址保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同时,根据革命遗址遗迹的历史地位、价值、损毁程度等情况,制定了近、中、长期保护利用建设工作目标。以《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建设为契机,把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内容纳入《富宁县十三五规划》《富宁县乡村振兴规划》《红色文化旅游规划》《富宁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总体规划方案》,有效推动了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 释放红色品牌影响力 富宁县在保护利用革命遗址、传承红色文化的探索实践中,着力打造“富宁红”红色文化品牌,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发展。 强化红色文化进校园。把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通过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广泛开展“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采取经典诵读、童谣传唱、文艺展演、感恩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教育青少年接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用红色文化推进干部教育。把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纳入全县经常性培训宣讲计划,纳入富宁文化大讲堂等文化平台的宣讲内容,精心组织编写宣讲报告、研究文章和系列通俗读物,逐步形成研究宣讲常态化,通过举办各级各类红色文化讲座、宣讲报告会、红色知识竞赛等活动,把“富宁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全县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党建工作中突出“富宁红”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推出红色文化产品。富宁县始终把推出红色文化产品作为“富宁红”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编纂出版了《富宁县革命遗址通览》《云南红都足迹》《中共富宁县历史简明读本》《富州烽火》《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革命游击队》等党史书籍、画册、资料,其中一些书籍不断再版并获得省级奖励。另外,创作、协拍或制作了《狼兵吼》《红棉红》等影视作品和《富州烽火》《柔情富宁·休闲壮乡》红色文化宣传片。 加强学术研讨,探索建设实践。2016年,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文山州委、文山州政府主办,富宁县委、县政府承办,“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区游击队革命斗争史学术研讨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在富宁召开,会议明确和肯定了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特殊贡献,搭建了富宁革命老区争取建设发展项目和资金的新平台。富宁县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实践中,探索出“谷拉甘屯路子,那能甘帮模式”的革命老区建设思路,得到省、州有关部门的肯定,成功争取2009年全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富宁县召开。 (作者单位:中共富宁县委史志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