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波 胡艺钟 日前,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传来喜讯,公司荣获2019年度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该项荣誉的取得与近年来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滇西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紧密合作的人才培养战略密不可分。 自2013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受教育部委派,对口帮扶保山市龙陵县,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地方发展战略,结合高校教学、科研优势,支持龙陵县、保山市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8月,学校与保山市人民政府经过反复磋商,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务实高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围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和培养等工作,签署研究院共建协议,推动大连理工大学学科优势资源与保山市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举办“大工永昌讲坛” 夯实聚才基础 研究院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在云南省建立的第三个研究院,自2017年8月成立以来,围绕如何短期、快速在保山市范围内形成浓厚的人才聚集效应进行思考。研究院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的优势师资力量,抓住高校智库资源这个“牛鼻子”,决定设立“大工永昌讲坛”,邀请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到保山传道授业,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扩大交流、启迪思想,拓宽保山市、云南省各行业人才视野,提高各行业人才的管理和业务水平,从思想上推动保山社会经济发展。 据悉,截至目前,“大工永昌讲坛”举办以来,共计邀请12位教授专家亲临保山,开展了21期“大工永昌讲坛”讲座,23000多名参与讲座活动者受益。 另外,为充分凝聚大连理工大学在保山工作校友力量,发挥校友智力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校友总会同意,云南保山校友会成立,并在研究院设立“校友之家”。作为服务校友的基础平台, “校友之家”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友互动,分享资源和信息,实现共同发展。 截至目前,研究院举办了第一期“大连理工大学MBA、EMBA校友招商引智行活动”。校友们与保山市招商局、工信局等领导交流座谈、走访企业,帮助MBA、EMBA校友全面了解保山市招商政策与营商环境,为对外宣传、推介保山奠定了良好基础。 完善教学体系 拓宽育才视野 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成立至今,始终以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为宗旨,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精神,根据保山市、云南省对人才的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教学体系,帮助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在人才战略的工作中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及引荐。研究院目前拥有教育培训中心、科技服务中心、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制备及装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保山分中心、校友之家6大核心板块。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研究院通过高端论坛、互动交流、案例研讨、实战模拟、现场教学、拓展训练等教学模式,梳理思路,总结和提高学员综合能力。此外,课程模块重点突出实战性和实用性,具有合理的内在逻辑。组织优秀的教学阵容,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为学员构建一个共同探索、挑战与发展的广阔校友网络。 过去两年里,研究院与保山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在职干部工商管理和工程管理专题高层次人才培训班,从2018年至今共录取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MEM学员118人,其中2018年录取78人(MBA52人,MEM26人),2019年录取40人(MBA36人,MEM4人)。与保山市委组织部签订“博士100分”合作方案,截至目前,研究院已为保山市委组织部、龙陵县委组织部、腾冲市委组织部、保山市工信局、保山市妇联等单位开展了10多期讲座,形式采用现场教学+云视讯直播的方式,共有22000多名参与讲座的学员受益。此外,研究院还采取“学校+地方”培养模式,与保山市人民政府打击走私办公室签订培训协议,2019年5月底赴大连理工大学成功举办“保山市2019年打击走私综合治理专题培训班”,结业人数达50人,开阔了学员视野,同时提升了研究院的影响力。 在服务地方企业方面,为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保山恒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保山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保山永昌投资有限公司、云南省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保山市烟草公司提供培训服务,企业总受益人为350多人。另外,研究院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产研学相结合的职能与隆基开展密切合作,共建大连理工大学MBA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研究生暑假社会创新实践友好合作单位、滇西产业发展研究院企业培训基地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合作项目。本次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荣获2019年度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正是双方合作的硕果之一。 以区域需求为导向 提升引才高度 人才决定发展,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因素,保山市及滇西受困于人才短板,从而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成立之后敏锐地发现这一“短板”,始终把为保山引才引智作为学院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主动服务保山市人才战略。 过去一年,研究院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人才引进工作,为保山乃至滇西经济社会服务。据悉,为贯彻落实《保山市引进人才办法(试行)》,发挥大连理工大学滇西产业发展研究院聚才引才作用,研究院向保山市委组织部、保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引荐全球100强大学专业人才。 同时,研究院积极开展设立专家工作站。在龙陵县人民医院设立“北京医院宋京海教授医疗专家工作站”,宋京海教授已3次为龙陵县患者提供医疗咨询和诊疗服务,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先进的诊疗理念带到龙陵,助力龙陵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此外,科技服务板块,研究院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全面服务保山经济社会发展,在战略决策研究方面,开展了《保山市工业聚集化发展研究》《保山市农业规模化发展研究》《保山市城市生态化发展研究》《保山市旅游品牌化发展研究》《“旅游革命”实践路径研究——以保山市为例》5个课题的研究。研究院还积极组织专家申报云南省科技、社科项目。例如组织大连理工大学修志龙教授课题组与保山4家公司联合申报云南省生物医药领域“保山特色药食兼用资源的生物制造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组织大连理工大学郭崇慧教授与保山学院联合申报“云南省传统村落大数据采集、分析与挖掘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组织大连理工大学原毅军教授、任曙明教授、丁永健副教授等相关专家申报2019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组织中央戏剧学院杨占坤副教授、谢峰老师等相关专家申报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成功举办首届“智汇保山·大连理工大学科创成果发布会”,德宏州、怒江州、大理州、临沧市、保山市科技、工信、卫健部门及高校负责人、企业共计70余人到会,现场发布大连理工大学5位教授及其团队7项科创成果,并发布《大工技述》,该书包含了大工校友在军民融合、工程科技、医疗科技、智慧城市等领域的39项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据悉,该书的发布有助于大工科技成果与滇西地区科技需求的有效对接。 面对未来,研究院充满信心,踌躇满意,将立足保山,扎根滇西,充分发挥大连理工大学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领域的优势,满足保山新兴产业走向高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科技和人才的需求,引进更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进驻保山,充分利用保山在区域、产业、资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形成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机制,为保山人才战略添砖加瓦,推动保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