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培勋) 近年来,洱源县聚焦有领导机构、有场地设施、有授课教师、有培训范围、有培训内容、有规章制度、有经费保障的“七有”目标,全面加强镇(乡)党校建设管理,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阵地保障。 配齐领导机构。明确镇(乡)党委是镇(乡)党校的主管单位,由镇(乡)党委书记兼任镇(乡)党校校长,副书记兼任镇(乡)党校副校长,把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作为镇(乡)党校兼职工作人员。 配强场地设施。整合利用镇(乡)会议室、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文化站等资源办学,配备能容纳120人左右的教学场地,达到有办公场地、有培训场所、有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电教设备等教学条件要求。同时,将镇(乡)各类培训纳入镇(乡)党校培训平台,把党员教育基地、生态文明现场教学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现场教学基地等现场教学资源作为镇(乡)党校分教学点,纳入镇(乡)党校教学资源统筹管理使用。 建强师资队伍。建立以党委班子成员、州级部门和县级挂钩联系镇(乡)的领导干部等为主要力量的师资库,聘请县委党校教师、党务工作者、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担任兼职教师,确保镇(乡)党校师资库人数不少于20人。建立镇(乡)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同时,每年由镇(乡)党委牵头,组织开展不少于1期的镇(乡)党校教师专题培训。 明确培训范围。把辖区内机关、学校等镇(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和党员,农村普通党员、村(社区)及村(居)民小组党组织书记和党组织关系隶属镇(乡)党委的其他党员作为培训对象。聚焦培训内容。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做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在教学安排中所占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 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培训报批制度和授课内容、授课教师审核把关制度;注重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学习培训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运用理论和知识、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等情况。把干部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把镇(乡)党校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的重要渠道。 强化经费保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落实党校建设管理工作经费,通过党费返还、整合使用其他培训经费等途径,多渠道解决镇(乡)党校办学经费,保障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