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汉勇 沈浩)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随着产业基地规模化发展,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贫困群众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不用出远门打工,在家门口也能就近就业。 江城县加大对贫困户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贫困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根据全县主导产业发展状况,结合村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业技术培训实施方案,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在3年内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技术培训全覆盖,今年完成培训贫困户不少于6120人次。农民通过技能培训,变身为产业基地工人,为产业基地发展提供劳动力保障。 龙头企业加大使用当地工人的力度,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了倾斜政策,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云胶江城橡胶公司将50%的管理岗位承包给当地群众管理,聘用2268名群众管理胶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2人。江城中澳农科公司基地为周边贫困群众提供固定就业岗位400余个,人均年增加工资性收入3万元,此外,基地管护每年聘请季节工20000工日以上,平均每工日110元,年季节性用工支出220万元,年劳务支出达1420万元。普庆公司沃柑基地需要固定用工450人,季节性用工达500人,全年劳务支出达1500万元,年人均劳务收入达1.5万元,仅2017年就接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就业达68户272人,基地进入盛产期后,用工量还将大幅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