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好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做实县级项目库,是实现贫困县如期摘帽的重要保障。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下足绣花功夫,精准推进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精准补齐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短板。 压实责任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江城县不断优化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 全县发出动员令,把任务层层分解,目标层层明确,责任层层压实,从县处级干部到部门负责人、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民小组长人人肩上都有担子,人人身上都有责任。县领导和县级挂包部门主要领导牵头,全面开展贫困对象家底、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投入产出、帮扶责任、脱贫时序“六清”工作,认真记好“户户清一本账”。 严格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程序,形成县级项目库。全县在一个月内派出49个工作组,入户调查10000余户,召开动员部署会、专题会、培训会、群众大会、帮扶措施分析会、评议会、审核会等县乡村组会议1800余场次。共发现1032条疑似问题,汇总形成2296个项目清单。 在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中,尤其是在脱贫措施“户户清”摸底调查、村评议、村内组内公示上始终坚持充分尊重民意、听取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积极引导其参与项目的讨论、确定,后续的实施和管理,提高了参与度,调动了积极性,增强了获得感,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在项目库建设中群众参与10000余人,提出2750条意见建议。 精准建库 为提高脱贫攻坚考核识贫准确率、脱贫准确率和群众的满意度,在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过程中,江城县始终坚持精准摸底、精准评议、精准申报、精准审核、精准审定、精准建库。 江城县在项目库建设中聚焦深度贫困,按照对标对表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内生动力等方面,形成了1个县级项目库、7个乡级路线图、42个村级施工图,覆盖42个贫困村476个村民小组9000余名群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227人。 通过完善村级施工图,为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村结合实际和贫困现状,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45个,计划投入资金1590万元。嘉禾乡洛洒村因地制宜以项目库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完善“党支部+合作社+党员示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腊肉加工厂、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带动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下一步将辐射带动周边200余户贫困群众。规划农户产业增收项目208个,计划投入资金15022万元。国庆乡田房村以村级施工图为依托,因地制宜规划新建古茶园扶管项目223亩,覆盖260户90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277人,计划总投资111.5万元。通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产业增收项目,将不断拓宽贫困群众的收入来源和巩固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 本报记者 沈浩 李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