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怡希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垃圾分类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通过‘三下乡’活动把自己的专业优势更多地运用到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中,非常有意义。”7月22日,由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组成的生态文明宣讲队,深入昆明市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队员们通过发放宣传单、入户访谈、开展游戏、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为当地群众传播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思想。 近年来,我省各高校依托专业优势,针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通过以实地考察、走访互动等实践形式开展科学调研、知识宣讲、实际帮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实践活动。今年,各高校围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宣讲课堂放在田间地头,为村民送新思想新技能;把舞台搭在村落院坝,为群众送先进文化;让义诊走进大山深处,为病患送健康…… 明确方向 聚焦创新 扩展思路 我省各高校围绕活动主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探索总结实践育人新机制,引导广大青年更加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服务云南“三个定位”。 全省各高校组建了“理论普及宣讲”服务团、“国情社情观察”服务团、“依法治国”宣讲团、“科技支农帮扶”服务团、“教育关爱服务”服务团、“文化艺术服务”服务团、“普通话推广”服务团、“爱心医疗服务”服务团、“美丽中国”服务团、青年观察家实践团、新思想宣讲团等12类重点团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仅2018年,全省共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527支,其中,全国级重点团队93支,省级重点团队22支,校级重点团队412支。活动参与学生总数为110000余人,形成调查报告和各类总结6800余份。服务地点遍及全省16个州(市)、300余个乡镇。同时实践活动还延伸到江西、四川等省外地区。2019年,各高校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暑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正在全省如火如荼展开。 精心部署 注重实践 突出重点 全省各高校精心制定“三下乡”活动的实践方案,及时下达相关文件通知,充分利用微信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愿望,号召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实践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为农村谋发展、出主意、献智慧,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当代大学生,为云南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突出重点的活动思路,通过组建重点团队和实施专项计划,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实践服务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适时举办实践活动培训班,强化安全纪律教育,部分学校邀请到专业的老师“挂帅”服务团,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分析,注重实地指导,提升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全面做好团队建设工作,强化志愿者专业素养,提高服务能力,引导志愿者怀着高度的热情、责任感及使命感参与活动,为“三下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各学校围绕“社会实践与高校优势相结合、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相结合”的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充分展现“三下乡”“层次高、形式多样、辐射面广”的鲜明特点。合理安排,精心设计,积极做好有关策划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创新活动内容,完善活动载体,提升活动效果。结合暑期实践前期的需求调查结果及各自专业特点和教学特色,确定重点服务团队和服务项目类别。 主题鲜明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主题实践活动以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等为工作重点,通过实施省、校两级重点团队,组织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切合基层需要、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灵活务实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各高校紧密结合青年学生人才优势、科技优势,用真心、动真情,认真组织走访调研、分析致贫原因、研究制定帮扶计划、推动帮扶项目落实。 云南大学从文学院选派志愿服务队队员走进勐海县,志愿服务队深入拉祜族、景颇族、傣族、布朗族村寨,与村民一起识字,介绍学习普通话、说好普通话的好处,教村民们识汉字和学说普通话。为增强推普的长久性、可持续性,推普小组走进村寨让村民们学会使用推广普通话的App,并对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的现状进行调研。 昆明理工大学组建起“直过民族”改革开放40年,中国进入新时代脱贫致富变迁社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嘎洒镇,通过专项走访、实地调研,了解关于“直过民族”改革开放40年脱贫致富变迁历史及现状,重点围绕“直过民族”获得感与内生动力开展深度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并争取发表相应论文,用学科专业实践助力精准扶贫。 为响应国家“关爱农村助力边疆”的号召,推动国家城乡对接帮扶政策的完善和发展,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师范类院校分别前往云南省青少年矫治中心、梁河、腾冲、砚山等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支教活动,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代表的医学类院校紧紧围绕“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组织广大青年学生赴晋宁、建水、会泽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服务,通过调研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开展义诊活动,了解基层之所需、百姓之所急,引导青年树立医学的青春担当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