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鑫龙) 近日,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研讨会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来自省内外专家学者100余人参会。 “在众多血管疾病中,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而颈动脉斑块又是引发冠心病、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临床上有超过90%的脑梗死,是由颈动脉斑块破裂所引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张运说,目前,中药对颈动脉斑块的干预有重大研究进展。 记者了解到,近日,张运院士领衔的“应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科技期刊《自然》子刊《科学报告》上。 “对于心脑血管病正在发生的人群,治疗用药的关键在于疏通血管、消融斑块和稳定斑块。” 张运院士表示,本次循证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血管内中膜的厚度与斑块的体积密切相关,内中膜厚度变小,说明斑块的体积变小了;斑块的面积变小,也说明斑块体积变小。血管重构指数指的是出现硬化斑块处的血管直径与健康血管直径的比值,重构指数异常说明血管形态因硬化斑块的存在而发生异常改变。通心络能够降低异常升高的血管重构指数,意味着血管形态随着斑块体积的减小而恢复正常,重新发挥心脑血液供应通道的正常功能,因此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而有效防治的关键就是干预动脉硬化斑块。 张运院士认为,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就是通过日常保健和合理用药,阻止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脑血管病易患人群发展成为心脑血管病。实现一级预防的关键就在于降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让血管内皮不受损伤,避免斑块在血管内形成,使心脑的血液供应保持畅通。本次循证研究证实通心络可以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缩小斑块体积,阻止血管斑块形成与进展,实现一级预防,维护心脑血液的顺畅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