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寸怀臣 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在理论战线上杰出的忠诚战士。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曾引导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艾思奇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奉调延安,先后担任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和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思奇历任中央高级党校哲学研究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为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艾思奇纪念馆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和顺镇水碓村,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345.8平方米,是在其故居的基础上建立的。主体建筑系艾思奇父亲李曰垓建于1918年的木结构走马串角楼四合院,至今已逾百年。 1979年,艾思奇夫人王丹一到腾冲探亲时表示,愿将和顺房产捐献给腾冲县人民政府,此举得到腾冲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许。1980年2月,王丹一女士从昆明给腾冲县寄来艾思奇亲属共同签名的和顺祖屋捐献证明书。1983年8月,腾冲县启动修复艾思奇故居筹备工作,并派人到中央党校和艾思奇家中征集相关资料。1984年10月,腾冲县艾思奇故居管理所成立并对外开放。 1998年9月,王丹一将艾思奇130件遗物捐赠给纪念馆,充实了展览内容。多年来,经过整治周边环境、完善展出方式、加强保护措施等工作,现在艾思奇纪念馆环境更加典雅优美,内容更加丰富充实,管护更加科学合理,展出更加完整求实。整个展室以序言、家学渊源、初历磨炼、大众哲人、延安洗礼、一代宗师六个部分,充分展示艾思奇光辉的生平事迹和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杰出贡献。 艾思奇纪念馆于198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艾思奇纪念馆开馆34年来,共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得到社会广泛的好评,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腾冲市文物主管部门在如何把艾思奇的哲学成就以更丰富、灵活、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广泛宣传艾思奇及《大众哲学》在历史及现实中的意义,充分发挥纪念馆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作用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实践。一是加强文物本体保护。投资20多万元完善馆内消防设施设备,确保文物本体安全。二是认真做好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确保文物档案正规化、科学化和数字化。三是加强员工素质提升,定期釆取不同方式集中学习,全面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四是每年与市内的各中小学校合作,组织少先队员、共青团员进馆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充分发挥艾思奇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马列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五是加强与宣传部门、高校的合作共建,多方面发挥纪念馆的教育教学功能。目前,艾思奇纪念馆是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大学共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是保山市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的教学点,是腾冲市青年马列主义培训工程的教学基地。六是立足自身优势,把艾思奇纪念馆建成一个马克思主义大课堂,在馆内开设“艾思奇大众哲学讲堂”。 艾思奇纪念馆所在地和顺,是“中国魅力名镇”,在旅游宣传推介中,腾冲市以“一代哲人故里”为定位,突出艾思奇纪念馆这一红色经典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纪念馆采取馆校结合、馆企结合等方式,开展“艾思奇百姓宣讲团”进机关、进馆内、进企业“三进”活动,并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每季度邀请腾冲市“艾思奇百姓宣讲团”的老同志、马列主义专家,结合艾思奇的哲学贡献,对广大学生和社会各界开展宣讲马克思主义的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中共腾冲市委史志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