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8月20日 星期二
第04版:要闻云南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19年08月20日 星期二
无法割舍的玉米情结

    董国平

    我爱玉米,我常说自己是玉米养大的,牙缝里还卡着玉米皮皮。

    小时候,我们全村都很穷,吃山茅野果是常事,玉米就是最好的粮食。五黄六月,青黄不接。当地里的玉米刚刚吐出嫩红的“胡子”迎风招展时,我们这些孩子就馋得直流口水了。过不了多久,玉米棒子便可掰回来煮着吃。也许是我长得太瘦弱,父亲总说:等吃几回火烧玉米,你就有劲儿了,于是我便盼吃火烧玉米。大约半个月后,便可将玉米棒子放在火炭上烤着吃了。那喷香的味道,至今仍深留在我的脑海里。

    那时,玉米还没完全成熟,就得掰回来当饭吃。晚上,我们一家人围着火塘,剥好一簸箕青玉米,第二天天不亮,父亲和母亲便起床,在自家小手磨上把青玉米磨成糊状,然后蒸熟了吃,我们称之为“玉米饼饼儿”。每天清晨,全村的上空都会此起彼伏地响起“轰轰”的拉磨声。直到玉米完全成熟,晒干后磨成面,吃“面果儿饭”了才不用吃“玉米饼饼儿”。

    后来,二哥买了一台爆玉米花机,每到寒假,我便约上一个伙伴走村串寨去爆玉米花。随着“砰”的一声响,一锅玉米就变成了一朵朵雪白的玉米花,我们可以有两角五分钱的收入。一个寒假下来,我们每人可以挣100多元钱。虽然非常辛苦,但我很高兴,因为学费有着落了。再后来,我进美术师范学校学习美术史,学到玉米原产地墨西哥的画家里维拉的壁画《玉米》时,我深受启发,创作了一幅以爆玉米花为题材的油画,参加比赛还获了奖。

    我当老师后,学校有一大块地供老师们种菜,每年我都在属于自己的那块地里种一些玉米,收获后,还在客厅的墙上挂一串玉米棒子。每每看到亲手种的玉米棒子,我便想起童年的许多玉米故事。

    如今,玉米已不再是人们的主粮,加工精细的玉米粒、玉米粉已成人们改善营养结构的健康杂粮。我也时常买回金黄的玉米粒、玉米粉,大吃几顿,以满足自己无法割舍的玉米情结。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