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妤婕 俗话说“鞋子合不合穿,只有脚知道”,但出生在乌蒙山区边远农村的我,儿时从未为鞋子是否合脚而纠结。每年我最期盼的事,莫过于妈妈在冬天来临之前给我缝制一双青布帮、白布底的布鞋,让自己不至于像许多小伙伴一样,整个冬天穿着一双“后露脚跟、前露脚趾”的破布鞋,双脚冻得发紫。 熬过冬春进入夏天,一双崭新的布鞋已经被穿得千疮百孔。夏秋时节,我们这群孩子都是光着一对小脚丫,无论是陪大人上山砍柴还是下河挑水都如履平地,偶尔不小心踢破了脚,也就是抱着脚丫哭几声,然后在路边扯上一把青蒿叶,吐上两口唾沫,用手掌揉碎后敷在伤口上,随手拔上一根草绳扎上。 年满七岁后,我进入村里的小学上学,母亲去集市给我买了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从此胶鞋陪伴我走过了6年的小学时光。虽然每双胶鞋都是缝补多次、穿到不能再穿后才扔掉,但比起当时大人们穿的草鞋和破布鞋,我心里还是有很大的满足感。 小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几十公里外的县城中学读书,父亲为了供我上学加入了南下打工的队伍,母亲也在家里搞起了母猪养殖。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我穿的解放胶鞋也换成了“回力”牌和“石林”牌白胶鞋。但对于城里同学穿的“登云”牌皮鞋,我心底还是满满的羡慕。 中学毕业后,我进入省城读书,那时家里的经济条件持续改善,我也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双皮鞋,告别了为皮鞋犯愁的日子。 如今,市场上的鞋可谓品种繁多,花样不断。已在外工作数年的我,踏出小区几步就能在鞋店买到质量上佳、款式新颖、穿着舒适的鞋子。闲暇时携家人驾车回老家,路上几乎见不到光着脚丫的孩童,少男少女们都穿着时尚的各式鞋子。 时光荏苒,从布鞋到胶鞋再到皮鞋,鞋的“变奏曲”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见证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每每想起这些年来自己穿鞋的变化,我心中总是感慨良多,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感受也愈加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