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征程 开栏的话 有一种身份,他们片刻未曾忘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他们叫退役军人。岁月无声,初心永恒。无论是当年穿着军装保家卫国,还是如今脱下军装为梦想打拼,他们都赓续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奋力拼搏、建功立业。 今年7月,在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我省9位退役军人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回农村带领乡亲一起干,到地方单位干一行爱一行,办企业成为行业佼佼者,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岁月流逝而本色不褪,看到了舞台转换而初心不改,一个个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涌动成一股股暖流,激荡人心、振奋精神。 从今日起,本报开设“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时代”专栏,与您一起走近退伍军人,聆听他们的故事,感悟他们的初心。 在玉溪,一个退伍老兵——云南太标太阳能集团董事长张永林,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用个人的力量打造了可免费参观的玉溪市国防兵器园。 “看,那是轰-5前线轻型战术轰炸机、苏制米-8中型运输直升机、中国歼六型单座双发超声速战斗机……”9月4日,在太标集团厂区国防兵器园内,张永林驾驶观光车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每一件宝贝背后的故事。 这里陈列着3000多种“退役兵器”,从飞机到坦克,从加农炮到高射机枪,从火箭布雷车到孙立人将军号吉普车……每一件宝贝都让人热血沸腾。 退伍不褪本色,把红色基因融入企业 1981年冬,18岁的张永林从家乡玉溪奔赴河南洛阳入伍从军。 1985年,他脱下心爱的军装返乡创业。 张永林回到玉溪后从事运输业,成立了公司并组建了车队,事业干得顺风顺水。 2010年9月,张永林创建了太标集团,下辖太标太阳能、太标精工铸造、太标数控机床等多个分公司,企业年产值达到15亿元。 “军事文化创造军工品质。在国防兵器园+生产区工作,我们早已烙上了红色印记。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以军人的作风创造出优质的产品。”太标数控生产车间负责人、退伍军人杨立武说。 “只要不出差,张总每天早晨喊着口令,和员工一同出操;生产不忙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每年1次的脱产1周的正规化军事训练;定期对员工进行国防知识及爱国主义教育,组织集团管理层学习军事知识等。在同等招聘条件下,公司优先录取退役士兵,目前在公司工作的退役士兵超过160名。”太标集团董事长助理何平介绍。 “一个集团要发展,一个企业要做大,需要的是一个充满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张永林常说,凭借军人的魄力和胆识,军事化的经营管理,太标集团发展成以太阳能、钢铁、精工铸造、数控机床、废旧汽车5个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企业。 心系国防教育,创建玉溪市国防兵器园 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玉溪市国防兵器园,目前设有国防教育陈列室、现代化爱国主义宣教室、团队及国防拓展训练基地、大中小学生军训基地、民兵训练基地等设施,室内外展馆占地面积达1.3万平方米,园区内陈列3000多件退役军事装备实物。 从2005年筹建至今,已有500多万人次走进国防兵器园参观,接受国防教育。最让张永林难忘的是,2018年10月,他与共同战斗过的老团长、老营长、老排长、老连长、老班长、老事务长……等战友相聚在此,共同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年365天,国防兵器园免费向公众开放,10余名训练有素的退伍老兵免费向参观者讲解每种兵器的前世今生,让参观者感受到浓浓的爱国情怀。 说起建国防兵器园的初衷,张永林说:“当过一天兵,就一生都是兵。军人都有浓烈的爱国情怀,永恒的爱国使命。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强大了,全民的国防教育跟上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不过是做了一个军人该做的事。”如今,玉溪市国防兵器园已成为普及国防知识的重要参观地,成为玉溪市一张独特的名片。 本报记者 党晓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