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发 “找保姆”是当前很多家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找不到保姆、找到了不放心”,又是家政服务业存在的通病。近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展开家政服务立法调研,拟将通过立法规范和促进家政服务市场。 家政服务面向千家万户,有着“小切口,大民生”的明显特点,如今社会需求旺盛,持续呈刚性增长。根据调查,上海800多万个家庭中,正在使用或者有家政服务需求的家庭超过三分之一。然而,家政服务行业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行业无准入门槛,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现象,服务人员不安心,消费者不放心;家政服务在服务标准、服务价格、服务保障等方面无章可循等等。由于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家政服务加以规范和约束,雇佣双方往往是“你防着我,我防着你”,很容易引发一些矛盾和纠纷。 家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并不低,但依然存在社会地位较低、遭到歧视的现象;而少数家政服务人员利用到雇主家庭提供服务的机会,实施盗窃财物、虐待老人孩子等违法犯罪行为,更是让很多雇主感到忧心忡忡。立法规范和约束家政服务行业,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这个时候,上海市第一个“吃螃蟹”,拟立法规范家政服务,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国家层面《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发布后,上海市在提升家政从业人员素质、着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改善家政服务人员从业环境、健全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共细化为72项建设任务。可以预见,通过立法规范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后,上海家政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将得到提升;而雇佣双方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在法律框架下也较容易得到解决。这样一来,不仅雇主家庭用得放心,家政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能得到保障。 上海市立法规范家政服务行业,对改善雇佣双方的关系,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值得各地借鉴。期待在地方立法的基础上,国家层面也早日制定全国统一的家政服务行业标准和法律规范,让家政服务行业能持续良性发展,惠及千万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