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绿春县大兴镇苦么山的玛玉茶园旁开垦出了一块空地。最初,大兴镇村民朱呼梭并不清楚这块地的具体用途:“看起来不像要种茶。”不久后,绿春县绿鑫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白冰告诉他,这是一块要用来开发旅游的“宝地”。“体验式的茶庄园盖好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喝我们种的茶,和我们一起制茶。”朱呼梭已经在期待这样的文化共享。 苦么山上兴建旅游业态,是绿春县狠抓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绿春原名“六村”,意思是指县城周边有6个哈尼族村寨,1958年建县时,因境内“青山绿水、四季如春”的特点而命名为绿春。这里哈尼文化气息浓厚,哈尼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7.7%,是哈尼标准语音所在地,是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心誉为“天下最长的宴席”——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之乡;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73%,有面积达93万亩的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素有“哈尼家园·生态绿春”的美称。 近年来,立足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绿春县持续丰富“吃住行游娱购”旅游要素,培育发展脱贫增收新产业。腊姑梯田和桐株梯田景区、黄连山万亩森林公园等一批自然景区在保护中建设,阿倮欧滨特色小镇持续推进,县城区沿街建筑哈尼特色风貌立面改造完成,边境自然风光和哈尼文化风味更加凸显。 去年,《最长的哈尼族民俗画主题街——“绿春十里长街”》成为绿春县又一项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5届“中国·绿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成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齐聚绿春旅游观光的亮丽名片,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得到有机衔接。此外,绿春县先后建设完成哈尼博物馆、文史馆、文化研究所、哈尼文培训学校、哈尼文化传承学校等一批文化项目,牛孔镇牛孔村入选成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民族文化财富保存更加完整。 本报记者 王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