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第08版:专 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官渡区跨越发展脉动强劲












    与时代同步,奋勇争先谋跨越。

    与祖国同行,步伐铿锵把梦圆。

    新中国成立以来,昆明市官渡区不断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用智慧和汗水谱就了一首雄浑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曲”,从“云岭第一县”应势崛起,到“县域经济第一县”领跑全省,再到大步挺进“中国百强区”,奏响了一曲曲跨越发展的激昂乐章。

    新时代扬帆起航,昆明城市发展从“翠湖时代”进入到“滇池时代”,官渡区亦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发扬勇争一流的拼搏奋斗精神,以全面争当排头兵的实际行动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产业发达、经济繁荣,开放包容、活力四射,人文荟萃、文明美丽的昆明城市新中心。

    古渡逢春,沐浴着党的光辉雨露,见证着祖国繁荣昌盛,官渡这片希望的田野,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城市发展脉动强劲。

    经济发展新高地  GDP总量跃居全省第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渡区一度是昆明市的鱼米之乡、菜篮子。1956年建区时,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200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1∶4.5∶4.5,人均GDP仅100元。在此后的经济社会建设中,从农业生产的恢复,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再到后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官渡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困难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到197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提高到5500万元,人均GDP提高到200元,但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达63.8%,官渡区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城郊型农业区。

    改革开放以后,官渡区探索出了一条“以粮食为基础,以乡镇企业为支柱,以多种经营为重点,以搞活流通为突破口,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到1990年,三次产业“三分天下”的格局初步形成,标志着官渡区开始从以农业为主的城郊型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向工业和城市经济发展。1992年以后,官渡区顺应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对外招商引资,外引内联,促进发展;对内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向工业化、城市化迈进,全区经济社会进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阶段。

    “十一五”期间,随着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官渡区调整完善发展思路,按照“走出城郊型,融入都市圈,建设中心区”的发展思路,全面发展城市经济,着力建设现代化区域性国际城市中心区。

    党的十八大以后,官渡发展驶入快车道,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各县区中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2018年跃升到1223.2亿元,经济总量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978年的0.07亿元增长到43.2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0.7:35.9:63.4,三产占比超过60%,产业结构有了历史性变化。

    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位列全市第一。其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7.22亿元,同比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87亿元,同比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2亿元,同比增长7.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

    城市开发新热土  新中心建设如火如荼

    由农村变都市,官渡区一直是城市开发的热土。

    改革开放以来,官渡区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拉开序幕,全区建成区面积达106.27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达到860.6公里,完成总里程493.17公里,路网密度提升至5.3公里每平方千米,长水机场、火车站连接内外,轨道交通覆盖率居全省第一。

    滇池会展中心、巫家坝和金马—凉亭等重点片区开发高潮不断,尤其是巫家坝片区正朝着昆明未来的城市新中心、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前沿大步迈进,成为昆明主城区最具潜力的黄金区域,也是昆明城市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巫家坝城市新中心项目规划面积15.87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21万人,定位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总部基地、绿色创新传媒中心和七彩多元生态商业中心。”官渡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片区规划道路46条,有6条轨道线路、“六横四纵”10条主干道和3条城市特色大道,规划地下空间开发总量750~900万平方米,包括地下交通设施600~700万平方米,地下商业130~150万平方米。

    医疗配套方面,昆明市第五人民医院已开工建设,并将逐步引入多家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和卫生服务站,全面服务片区人口。教育配套方面,片区内同时规划有28所幼儿园499班,10所小学360班,5所初中186班,4所高中156班,将成为昆明的“黄金教育学区”。

    目前,绿地东南亚区域总部、中铁建西南总部、中交南亚总部等11个总部项目已落地巫家坝,预计总部及其配套项目总投资约605亿元,已完成投资约215亿元。下一步,昆明城投公司将加快推进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中冶集团、平安集团、琨山教育、雅居乐、中信正业、先导集团等企业落地巫家坝片区。

    为做好片区服务,官渡区实行区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各部门从立项、报建、开发建设等各环节为企业提供全程式、保姆式服务,确保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未来,这里将建成刷新昆明“天际线”的428米超高建筑,建成中国最大、世界第四的5070亩中央公园。同时,发挥巨大的虹吸效应,带动昆明整体活力的提升。

    民生福祉新提高  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官渡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群众生活日益富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分别达43867元、20376元。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5年控制在4%以下。引进北京八十中、云大附中、西南大学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高中教育毛入学率由1978年的2.3%升到98.66%,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达101所,各类中小学达148所,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数量连续两年达到全市其他3个主城区总和,连续5年荣获昆明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考核一等奖。全省

    首家区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落成运营,全省唯一县区级三甲医院正破土而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10.24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43个,养老床位共500张,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文化惠民工程硕果累累,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仅2016年至2018年,就实施滇池保护治理项目48个,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创历史新高;2017年海河成为全国首条从黑臭水体监管平台销号的河道;2018年广普大沟、姚安河等6条河道基本消除黑臭;2019年10条入滇河道水质达标。建成湿地面积4750亩,创建绿色小区69个、绿色学校39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63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8%以上,被评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区”。

    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全面推行“五个一”城市网格化综合运行模式,积极探索“智慧官渡”建设,环卫一体化实现8个街道全覆盖。深入推进“一核多维、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模式。全省首家探索党建带群建促社建模式,建强服务群众载体。建立“群众需要、书记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完善党建带动、民主协商、微权力治理等机制,推广“红色物业”经验,有效破解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改革激发新动能  发展动力活力竞相绽放

    进入新时代,官渡区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聚力改革创新,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造,发展动力活力竞相绽放。

    突出“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主基调,充分“借势、借智、借力”,与泛华集团合作编制《官渡区战略驱动与创新发展系统规划》,在全市率先制定《官渡区争当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排头兵行动纲要(2017-2030)》,做好顶层设计;依托国内知名智库,创办《官渡决策参考》,建立资讯共享的统筹平台,为优化思路举措提供支持。

    在“新经济、新品牌、新模式”3个方面持续发力,促成颐高新经济产业园、昆明原创认证中心在官渡落户,推动区域“新经济”发展。抢抓数字经济机遇,上线全省首个市场价格指数——螺蛳湾指数应用系统,建成区级政府治理大数据平台,打响数字经济发展“新品牌”。深化与空港经济区、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在资源共享、产业互补、要素互联上形成合力,促进产业链深度延伸,最大限度释放活力、激发动力,实现“1+1+1>3”的协同发展效益,探索形成发展“新模式”。

    当前,结合官渡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对“9+1”重点产业进行升级迭代,加速政策资源、空间资源、金融资源、信息资源、生态资源在产业上的聚焦,推动全要素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突出核心、明确重点,提出了构建“144”开放型现代都市产业体系为核心的中心经济重点发展战略,即以总部经济为带动,以商贸流通、会展会议、新型房地产、金融服务为支撑,发展健康服务、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信息服务新兴产业,多层次、多领域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开启经济增长新引擎。

    抢抓发展新机遇  奏响跨越发展最强音

    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昆明片区76平方公里大部分范围在官渡区辖区内。

    为抢抓发展新机遇,拓展发展新思路,官渡区先后组织开展了自贸试验区政策知识解读专题会议及相关培训。同时,将组织人员到先进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并聚焦产业发展,做好政策衔接,加强沟通联动,主动创新求变,努力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和第七届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将在昆明举办。作为两个大会的主会场所在地,官渡区将按照“中国气派、云南特色、春城风貌、惊艳世界”的要求,大力整治市容环境,争取把北京路、彩云路、环湖东路等13条道路打造成全市示范大街,提升城区“颜值”。

    一个个重大发展机遇,为官渡区打造昆明城市新中心提供了强大助力。

    接下来,官渡将着力打造国际区域性总部经济领航区、面向南亚东南亚现代商贸示范区、春城大健康产业国际会展康养区、对外开放发展民俗创意体验区,为城市新中心建设和中心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区域性总部经济领航区,主要打造交易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金融中心、研发中心,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和经济支撑效应。面向南亚东南亚现代商贸示范区,致力打造成为全省商贸流通集聚新中心,构建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极。春城大健康产业国际会展康养区,聚焦促进会展业与健康、文化、商贸、旅游等产业融合,重点在高端医疗服务、候鸟式养生养老、高原健体运动等方面发力。对外开放发展民俗创意体验区,旨在抢抓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中国云南普洱茶中心落户官渡古镇等机遇,打造集中外文化、民族文化、传承古今、现代时尚的文旅聚集带。

    风劲帆满海天阔,同舟共济再出发。官渡区正奏响建设富强官渡、实力官渡、活力官渡、幸福官渡、品质官渡的跨越发展最强音。

    茶志福/文  王正鹏 施磊/图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