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昭阳区北部新区幸福馨居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水、电、路、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搬出大山天地宽,进城入镇奔小康,易地扶贫搬迁让我们山里人过上了新生活。”正在小区门卫室值班的搬迁群众陈启贵高兴地说。 陈启贵是首批搬迁入住幸福馨居小区的住户。他家原来住在昭阳区靖安镇碧海村,那里山高坡陡、道路崎岖、生态脆弱,一家人辛苦一年收入不到两万元。搬到城区后,陈启贵在小区当保安,妻子在家门口的扶贫产业园上班,两人的年收入超过5万元。“学校、医院、公交车都在家门口,不仅住上了电梯房,我们俩还成了‘双职工’。”说起现在的新生活,陈启贵一脸幸福。 和陈启贵家一样,搬出大山过上新生活的,还有来自昭阳区炎山、田坝、靖安等5个乡镇的5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让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昭阳区组织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帮扶措施到户到人,统筹园区、物业、家政等行业资源,为搬迁群众准备了5000余个就业岗位。如今,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贫困群众,纷纷搬出大山、进城入镇、进厂就业,实现了从山里人到城里人的“转身”。 “搬不动山就搬人。”昭通市打破县、乡、村行政区划,全市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28个,其中万人以上8个、4万人左右2个,相当于一年时间新建了8个集镇、2座中等县城。在去年已有13.11万人搬出大山的基础上,昭通今年还将实施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23.04万人,让世居深山的贫困群众住上新房,过上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沈迅 蔡侯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