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清晨,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岩克姆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一员观看庆祝活动。前几天,他还代表西盟县领到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誉。 岩克姆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69年前,在同样的地点,他的外公拉勐曾参加了国庆1周年的观礼活动,并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第一次各民族代表会议结束后,大家决定用佤族“剽牛”“喝咒水”的习俗,来表示各民族大团结。拉勐又当起了剽牛手,党政军领导与各民族代表喝了“咒水”,立下了有着“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称号的民族团结誓词碑。 岩克姆说,拉勐是普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面旗帜,是他带领西盟佤族坚定不移跟党走,结束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走出了迈向文明社会、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关键一步。此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支持下,佤山获得了跨越发展,西盟也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佤族群众迈向了幸福生活。 岩克姆说,回到普洱,一定要祭奠外公,告诉他自己也来到北京参加了国庆庆祝活动。不同于外公看到的“站起来”的中国,他看到的是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他相信,只要跟着共产党,不断团结奋进,佤族群众一定能与全国一道迈进小康社会。 本报记者 郎晶晶 本报北京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