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0月02日 星期三
第13版:专 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2版

第13版

第14版

第16版
2019年10月02日 星期三
昆明城投:深耕汽摩产业 探索产城融合












规划图

    李梓瑞

    引言

    曾经,埃因霍温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现今,已成为欧洲领先的科技中心。飞利浦创造了埃因霍温,而这座城市也成就了飞利浦的世界品牌地位。

    城市因强大的产业体系而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层面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而产城融合通过产业与城镇的空间整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一体化,可以说是推动城镇格局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于是,产城融合逐渐主导着国内众多地区的规划实践,成为当前各地区经济转型的热词。

    然而,有从“光棍之谷”跃变成为科技新城的成功案例武汉光谷,也有各色喧嚣之后便落于纸上的凋敝园区。到底应该怎样深刻理解“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发展考验着各城市政府的智慧,也给参与其中的企业提供了与城市共成长的机会。

    2017年,昆明城投集团抓住昆明城市升级改造的机遇,在东白沙河区域打造汽摩产业集群,并以此为开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的要求,构建“一区三镇”(汽车综合贸易区、汽摩赛事小镇、国际户外运动小镇、体育康养小镇)的产城融合发展大格局。以产业为本、生态为基、创新为魂、赛事为脉,在产业与区域的深度融合方面做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应势而生  构筑核心产业

    产城融合,产业是基础。纵观全球,发达城市都因拥有强大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实力而站到世界舞台中央。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支撑,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是产业的构筑不是纸上谈兵,产业基础、市场环境、城市发展需求作为基础,缺一不可。

    2016年,昆明市政府审议通过《昆明市主城区商品交易市场疏解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主城区环境改造提升进入加速期。根据《实施方案》,主城区商品交易市场向外搬迁,既是疏解非主城区功能、改善交通环境和人居环境、推动主城区产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也是适应现代流通业发展趋势、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促进流通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因此,政府迫切需要有实力的企业作为承接,在主城区外围培育发展现代化专业市场。

    昆明城投作为市级平台公司,以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顺应城市发展趋势,积极主动作为,承担起产业整合的重任。而这一举措,也是其转型改革的重要一步。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调研走访,结合发达地区的行业发展现状,把目光锁定在汽车后市场产业。同年,昆明城投迅速发力,收购位于东白沙河片区的车行天下项目,以此作为市场整合升级的基础。

    昆明城投副总经理毕云强表示:“收购车行天下,一方面看重它在昆明积累了14年,拥有良好的汽车后市场产业基础。同时,项目所在区域被称为昆明‘东大门’,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项目刚好处于航空枢纽和主城核心区的中间,具有物流成本和人口导流双重优势。”

    核心产业的基础搭建,为下一步进行产业导入和规模提升提供了可能。此外,昆明城投与云南省汽摩后市场行业协会与昆明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商会达成战略合作,为产业运作奠定了坚实的行业支撑。

    优势升级  发挥聚合效应

    产城融合,规模是动能。我们常说“筑巢引凤”,这个“巢”通常指的是区域资源禀赋、政策扶持、交通配套状况等共同形成的投资环境。但招产引商的根本其实是引资引智,站在资本和人才的角度来看,区域的成长“能级”往往决定了其竞争力和吸引力。也就是说,能够快速成长的区域,更容易吸引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聚集,产业一旦形成规模,将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加快集聚,促进内部新生主体快速衍生和成长。

    从汽车装饰用品市场开始的车行天下,已经拥有新车经营、汽车装饰用品批零、汽车改装及美容服务、汽车快修和二手车收购及销售等业态,初步形成了汽车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但要成为一个“引凤良巢”,产业规模的“能级”仍需要提升。

    昆明城投为此整合了专业的运营和管理团队,重新定义项目,规划二手车城、新东集、新车博览中心、新车市场、汽摩运动公园以及公路港仓储物流基地6个板块,打造汽车后服务产业全链条集群。

    这并不是个能够一蹴而就的过程,就像光谷最初4平方公里的园区,在跃变成518平方公里、拥有八大产业园区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前,花了10年时间积累。但幸运的是,昆明城投对车行天下项目产业基础的判断是正确的,因其多年沉淀的商家基础、行业影响力和运营能力等先天优势,加之昆明城投充足的资源和资金作为支持,实现了积累期的加速度。

    目前产业集群中,二手车城已开业;作为新车市场的过渡,即将开业的白沙车市已全面承接了原世博车市商家和众多汽车品牌;而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新东集项目,牢牢抓住汽配、二手车、新车、摩托车、汽修等相关业态,正在朝着成为西南规模最大、配套最先进、服务最全面、业态最完整的汽摩商贸体验式综合体方向建设推进,并准备承接分布于主城的汽摩行业相关专业市场,形成昆明优质行业资源的集约化发展。

    至此,产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产城融合的大版图已徐徐展开。

    优化配置  赋能区域发展

    产城融合,融合是关键。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优化配置才能提升效能。

    为着力转型升级,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一方面,必须站在城市全域的高度来看产业配置,“产”“城”分离,城市无法发挥载体和平台的作用;另一方面,产业要以点到链,由链到网,进行体系化的产业联动和扩容,才能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推动经济裂变式的快速增长。简单来说就是,产业要与城市发展相匹配,产业集群之间要产生联动,否则,融合就是空谈。

    有了汽车后服务产业的基础,结合昆明的城市状况和经济发展特点,昆明城投规划以自驾游为核心引入旅游产业,以汽摩运动赛事为核心引入体育产业,以运动康复为核心引入医疗康养产业,形成汽摩、体育、旅游、康养四位一体的产业格局。无疑,这一系列举措是具有前瞻性的,开发企业昆明城投作为本土的国有企业,突破了企业自身发展的局限,通过对城市深刻的理解,站在了与城市共生的高度。

    具体的做法是:一、引入国际体育赛事IP,丰富城市文化内容,为昆明打造城市营销的新名片;二、通过自驾游集散中心引导游客从观光型旅游向个性化、体验型旅游转变,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通过户外运动、汽摩文化提升汽摩后服务产业的体验感,实现消费升级,将原有的功能性消费升级为休闲性、娱乐性消费;四、依托良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全民运动,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为昆明健康之城做现实落脚。

    我们可以看到,各产业之间也并非各自为政,而是相互关联共融共生。既然产城融合是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资源的多寡只是其一,资源的创新整合模式才具备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汽摩后服务产业带动汽摩赛事运动,盘活旅游和商业资源,助推体育休闲产业的形成,进而融合医疗康养产业。形成正向的产业生态圈,为区域持续导入人群,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和税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汽车综合贸易区、汽摩赛事小镇、国际户外运动小镇、体育康养小镇4个板块组成产城融合全貌,当全要素全产业链的商业逻辑形成闭环,将为区域的全面发展装上发动机,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挖掘亮点  打造城市名片

    产城融合,细节亮点是内核。从城市整体规划的逻辑进行反推,先要有具象的细节来成就城市形象、奠定城市品牌,有细节的耕耘,才有城市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成就城市大格局。无论是时刻散发着历史气息的馆堡建筑,还是每天都活跃在街头的生活掠影,都是属于一个城市不变的风格,也有跟随时代不断被刷新的元素。如何经营和服务一座城市,是每一个参与到产城融合实践中的企业在学习的新课题。

    昆明有很多张名片,冬日精灵红嘴鸥、高原训练胜地、鲜花之城……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的影响力逐渐被消融、淡化,昆明亟需新的城市品牌名片,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具象要求才能跑赢未来。而对于一个致力产业聚力、服务城市发展的项目来说,这张具象名片的打造,也是于细处赋予项目蓬勃生命力、快速推动产业与城市相融合的点睛之笔。

    1900米的平均海拔、复杂多样的地形、宜人的气候和纯净的空气,为昆明举办户外赛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香格里拉、保山、东川、文山等全省13个越野摩托赛事基地的成熟运作,为昆明引入更高国际规格相关赛事品牌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昆明城投与铭泰体育已经达成合作。国际汽联F4中国锦标赛、中国方程式大奖赛、中国电动汽车场地锦标赛等知名赛事均由铭泰体育承接;其中,创建于2001年、覆盖5大洲、观众累计超350万人次的国际摩联花式极限摩托世界锦标赛,铭泰体育也是其中国赛区比赛的承办者之一。通过双方的合作,未来,这些赛事有望落地昆明。此外,昆明城投还在积极拓展合作范围,与国际顶尖的汽车、摩托车赛事品牌沟通,扩容运动赛事空间。

    昆明城投计划通过知名赛事品牌的引入,驱动汽摩运动文化氛围形成,并着力深耕,逐步实施自有品牌赛事培育工程。从汽车竞赛型运动项目,到水上型康体运动项目和全民健身型运动项目,再到特色类运动项目,构建全方位的赛事体系,打造昆明自有赛事IP集群。

    毕云强介绍:“昆明具有良好的赛事运动基础,我们希望能通过项目的运作,让昆明增加一张叫做‘赛事之都’的名片。相比起‘休闲之都’,这张名片更具不可替代的独特性。通过自有赛事集群品牌效应的逐步增强,推动体育与文化、商贸、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使昆明真正成为亚太国际赛事中心,让世界多一个角度看昆明。”

    结语: “只有时代的经验,没有成功的经验。”产城融合实践,没有标准答案,一切都将接受市场和用户的不断检验。但是按规律办事,于城市,关乎其民生幸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于企业,则是关乎其转型升级、顺应大势的重要命题。市场“红海”之中暗流涌动,却也恰是机遇所在。在昆明城投的潜心耕耘下,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指引下,且行且看,明日可期。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