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博览会9月28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开业,2000多个云南产品集中亮相,掀起“云品旋风”。 云南馆的货架上云品飘香,怒江大米、昭通苹果、诺邓火腿、野生菌、核桃油等商品琳琅满目,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热情邀请参观者品尝;“云厨房”直播间里,网络女主播倾情推介云南好货;“一部手机云品荟”实时滚动云品网络销售数据,现场提供一键下单服务。在云南馆亮相的产品绝大多数来自贫困地区,这些产品通过交易市场走出大山、走向沿海,受到消费者欢迎。 企业家、创业者、致富带头人、贫困户都能在这个新平台发现新机遇:“一部手机云品荟”与人民日报数字传播达成金额5亿元的战略合作;彝绣传承人李长征希望借助该平台把彝族刺绣文化传播得更远,帮助更多人绣出好日子;雅其(云南)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制茶压制机10多分钟就能制作出定制茶饼,希望通过新颖的互动体验让更多人爱上云茶…… 为扶贫产品找销路,助贫困户增收脱贫,以消费扶贫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正是广东与云南等地共商共建交易市场的初心,也是东西部协作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务实、创新之举。交易市场采取政府搭台、适当补贴、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模式,搭起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桥梁,将农民的“钱袋子”和市民的“饭桌子”连接在一起,推动西部地区产品进入广东市场乃至全国大市场。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云南名优产品和贫困地区特色产品想要卖得出、卖得好,应充分利用这样的平台,帮助企业和农户实现产销对接。同时应加强对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升级打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要用足用好这个平台,让更多云南特色产品‘走出去’,把云南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消费优势,不断提升云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云南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平台带来的不仅是销路,还有更大的发展机遇。消费扶贫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必将助力云品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本报记者 段晓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