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梅 金沙奔腾两岸阔,四季山色竞芬芳。五网纵横气象新,物华天宝迎宾客。 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的昭通,处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特征显著,“两山夹一江”“触目惊山重水复之幽深,举步得柳暗花明之乐趣”,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特殊地形地貌如果仅从旅游观光的角度而言,称得上是佳境,但是基于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则变成挑战。 在信息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山乡振兴不仅仅需要实体路网的强力支撑,也需要信息化网格的深度参与。立足区域境况,深挖客户需求,兑现通信专家信息惠民的庄严承诺,中国电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山乡振兴铺设信息化快车道。在昭通,仅2019年上半年,就立项新建4G基站92个,均为行政村4G覆盖,共计投资 930万元,电信4G覆盖行政村数由原来的1155个提升至1174个,新增行政村覆盖19个,覆盖率提升至94.30%。同时,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光网行政村覆盖率达97.59%。针对全市易地扶贫安置点的通信建设,中国电信共规划了2728万元总投资,涉及传输网、基础网、宽带网、无线网等建设,确保安置点网络覆盖需求。值得关注的是,有了高速、快捷的管道支撑后,数字教育、农村电商、智慧养老等应用也随之兴起,在改变人们观念、缩小数字鸿沟、给力山乡振兴等方面崭露头角。 编织信息大网 提升百姓感知 “工作忙吗?村里昨晚下雨,你那边天气如何?……”“换季了,你们要多穿一点,不要感冒啦”……随着光网建设的推进,昭通市盐津县普洱镇柏杨村的村民越来越喜欢通过网络视频电话,与远在他乡的至亲好友联系。 柏杨村离普洱镇的距离虽然只有2公里,路面以泥巴土路为主,蜿蜒盘旋在山间。2公里的土路,遇上雨后的泥泞路况,车辆难以通行,步行得花40分钟左右。交通越闭塞对于信息化就越渴求。柏杨村地势起伏大,可供耕种的土地有限,“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因而,外出务工仍然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收入。中国电信盐津分公司普洱支局局长罗军告诉我们,“村里外出务工的人多,加之交通不便,村民对信息化的推进尤为关注,曾有不少村民到公司服务网点要求开通宽带和4G。”接到村民建议后,中国电信迅速组织现场勘查和施工准备,“基站选址在山上,路不好走,设备几乎只能靠人背马驮,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辛跋涉,才把设备运到山顶。”在中国电信的持续努力下,该村相继开通了光宽带、4G网络,很多村民家不仅装了宽带,还开通了4K高清电视,与外界沟通便捷了,精神生活也变得更为丰富了。 在彝良县洛旺苗族乡中厂村,村民通过网络查询务工信息,优选外出打工的地区和岗位;在镇雄县泼机镇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瓜娃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网络为村民扩展了消费渠道,该店负责人王天刚一家,也因此多了每月500元左右的收益;在彝良县角奎镇漆树村委会,党组织通过网络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图文并茂的视频讲解,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这些都是电信普遍服务纵深推进之后带来的改变。 电信普遍服务是改善农村地区电信基础设施条件的重大举措。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承建的电信普遍服务工程采用FTTH接入方式对行政村进行网络延伸和覆盖,保证行政村具备12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新建的到村光缆预留4芯共享纤芯。 信息化的力量是神奇的,从资讯通达到理念改变,随着电信普遍服务的开展,不少村民尝试着通过网络销售土特产品,走出了一条电商致富的好路子。杜仕静以前是彝良县角奎镇漆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的农特产品经常面临丰产难销的困境。2016年,杜仕静开始用智能手机,学着在网络上卖东西,60%的货款都是通过微信、支付宝收取。2017年,杜仕静实现脱贫,这几年靠着农特产品增产增收,不仅供养了3个大学生,还盖起了新房。“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一是国家政策好,二是通过自己努力,三是中国电信网络保障。”和杜仕静同村的童天银亦是电信普遍服务的受益者。家里网络连通后,童天银便学会了通过网络宣传和销售农副产品,以花椒为例,“每年销售数量可达1000斤以上,收入能有五六万元,比以前只能拉到县城集市售卖,收入多了两番。” 刷新教学方式 缩小数字鸿沟 人才聚,事业兴。从古至今,概莫能外。人才从何而来,除了引进之外,更多的还得依靠内培,这就需要教育的持续发力。在信息化时代,为教育插上信息化羽翼,对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偏远山乡而言,无疑是分享优质资源、丰富学习手段、提高教学效能的利好途径。在昭通,中国电信奋力编织一张广覆盖的精品网络,为教育信息化的落地开花提供基础,更为数字教育的提质增效带来希望。 “葡萄沟里什么最好?”“哪些语句能表现葡萄沟的好?”“同学们想去葡萄沟做客吗?”……走进昭通市彝良县角奎镇中心小学二年级二班,语文老师安强敏正给学生讲述课文《葡萄沟》。安强敏表示,葡萄沟在新疆,学生们并不了解这个地方,倘若只靠文字的描述和想象力的发挥,就希冀孩子们能直观感受葡萄沟的魅力,体会新疆绚烂多彩的民族风情,显然是不够的。自从学校开通“班班通”后,“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用视频、图片等让学生了解课文相关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力的提升很有帮助,大幅提升了课堂效率。” 教育资源丰富、教学途径多元、学习方式改变,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相比,智慧课堂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角奎镇中心小学六年级二班学生蒋涛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老师通过电子白板讲授“科学”这一门课。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之前从没见过酒精灯,即便看着书上的操作步骤也是一知半解,直到老师在电子白板上播放了酒精灯使用的视频,这才让我们清晰明了酒精灯的具体操作。” 谈及网络班班通对教育的影响,角奎镇中心小学副校长赵富感慨地说:“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学生,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也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教育’的冲击下,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 网络班班通是智慧教学的手段,随着应用的丰富,科技感十足的智慧校园将从愿景变为现实。 安保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昭通市镇雄县西南大学镇雄第一中学,智慧安保已初具规模,“目前,师生可通过3种方式进入校园,一是红外线识别,二是刷校园一卡通,三是人脸识别”,该校副校长廖其建现场演示了人脸识别入校这一功能。在廖其建看来,智慧安保的引入,对于平安校园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采用封闭式管理,学生出入校园的时间比较集中,放假和收假时段,4000余名师生出入校园,安保人员难以准确识别每一位学生。现在,有了这个门禁系统,安保的工作量减小了很多,不但节约了人力,还提高了安保的效率。” 镇雄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为提高当地办学水平、减轻外出求学负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镇雄县政府与西南大学按照“国有联办、机制创新、自主办学”的原则,在原镇雄县第一中学高中部的基础上,联合创办西南大学镇雄第一中学。学校总占地面积19.54万平方米,高中部学生约4000人。2018年7月,通过竞争性谈判,中国电信负责承建西南大学镇雄第一中学“智慧校园”项目。建设内容包含校园中心机房、教室白板、智慧校园一卡通、校园监控、校园智慧停车、校园广播、计算机教室建设。 校园广播是西南大学镇雄第一中学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应用。廖其建表示,“以前课间操时段,必须跑到校园广播室,借助里面的话筒和音响,才能统一指挥学生集合和运动”,自从有了智慧广播,“无论身处校园何处,通过智能遥控器就可轻松指挥。”谈及智慧广播带来的改变,该校体育教师吕穆云坦言,曾经带操,都得靠吹哨子和嗓子吼,嗓门大小决定了控制的范围,“现在有了分区控制的话筒,带操和上课变得轻松许多。” 除此之外,西南大学镇雄第一中学还实现了教师的OA办公,网上阅卷、错题统计、家校沟通等功能的助力,“互联网多跑路,教师少跑腿”的愿望正变为现实。 构建社区网格 优化养老环境 在外打拼,年迈的父母总是心灵深处的牵挂。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显著增多,如何有效满足社区居家老人的服务需求,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在大数据时代,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老年人养老服务渠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成为创新养老服务供给的重点。中国电信昭通分公司与昭通市昭阳区凤凰街道办西街社区联合开发的智慧养老一键呼叫平台或将成为我省智慧养老的试验田和示范点。 2019年8月8日,云南省民政厅与中国电信云南公司联合召开了云南省“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上线发布会,这标志着拥有云南特色的智慧养老创新模式正式开启。发布会召开后,中国电信昭通分公司积极联系当地民政部门,协力打造“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 以昭阳区凤凰办事处西街社区作为试点,以全面服务独居老人为中心,中国电信昭通分公司与昭通市昭阳区凤凰街道办西街社区联合开发智慧养老一键呼叫平台,老人只要摁一下智能手环上的“一键呼叫”按钮,便可与平台话务员联系,在家享受紧急救助、商品购买、健康管理、就医等服务。 “西街社区3300多名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了约三分之一,其中又包含不少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的老人。”昭阳区凤凰街道办事处西街社区党委书记陈礼学将首批智慧养老的服务对象锁定为独居老人。在充分收集独居老人需求后,经过与中国电信昭通分公司深度沟通,确定将智慧养老平台的配套终端定为智能手环,方便老人携带、不易丢失,并将手环功能简化至三大项——一键呼叫、智能定位、时间显示。陈礼学表示,“很多老人对智能终端都不敏感,简化功能是为了便于老人操作和使用。” “目前,平台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预计近期便可上线运行。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整合各种资源,把更专业的养老服务、健康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中国电信昭通分公司政企客服部副主任李黎明说,下一步如果试点效果良好,公司将规模推广该应用,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高带宽网络通达、农村电商兴起、特色产业发展、数字教育提质、智慧养老可期……中国电信在实践中探索信息化添翼山乡振兴的新路径。眺望未来,以网络为基础,以应用为抓手,以技术升级为渠道,中国电信云南公司将结合地区实际,深度挖掘信息化的潜能,为云南描绘山乡振兴乃至跨越发展新景致而持续努力。
|